第115章兩年后-《全家都是穿來的,就我土著》
第(2/3)頁
許朗大學畢業進入農業部門,現在已經是個小領導了,不過這人倒是依舊單身,許朗這人,雖然長大了,但是跟小時候性格差不了太多,在男女之事上,不是很有心那么一個人。
但是他的事業也算是發展的極好的。
至于茂林,他與李翠翠結婚之后也有了娃,因為他們跟著婉婷和海風還做著一些小生意,所以家里條件相當不錯。
不僅自己買了房,還給雙方的老人都在省城買了房,與他們家是左右鄰居,這樣方便老人過去照顧。
以前的時候,李翠翠的兩個嫂子還有點不滿意李翠翠一個小姑娘念那么多書沒有用,對她有些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如果不是李翠翠父母堅定,她怕是不會讀高中。
如果不讀高中,也沒有后來的師范,更沒有和李茂林的結婚。
也就,沒有現在的生活了。
現在兩個嫂子對他們可客氣的很,誰不知道,李茂林和李翠翠夫妻倆能賺錢呢。
他們甚至在省城給老人買房,可見手里的錢果然不少。
李翠翠家感慨找了個金龜婿,月季他們家也高興。
沒人不希望孩子過得好。
李翠翠家慶幸找了他們家,其實他們家也慶幸找了李翠翠這個兒媳婦兒,又能干又爽朗,而且彼此知根知底,年紀大了就希望家和萬事興,他們家也不例外。
現在就是茂林他爺奶都去了省城,帶自己的孫女兒和重孫子,這倆娃差一歲半,可以放在一起帶。
別看小孩兒差的這么小,可倆人倒是不爭不搶的,相當能玩到一起。
現在一家就一個娃,小孩兒都缺少玩伴兒,有個玩伴兒,那可是相當珍惜的。
而茂林他爸李大寶和月季,以及親家李翠翠的爸媽,這四個老人都幫著李翠翠和李茂林在外面做生意,他們平時要上課,有些買賣就交給四個老人了。
當然,也不是讓人白干的。
總之,這一家子都努力的時候,就覺得日子過得真是好。
這不,茂林和李翠翠已經在省城買了一間三百多平的商鋪了,位置相當好,他們是去年買的,為了買商鋪,茂林還跟舅舅許老三借了錢。
當然現在都已經還上了。
但是他記得表哥和表妹的話,在能力范圍內買最大最好的。
他不相信別人,但是雪林哥和桃子的話,他是沒有不信的。
這裝了尾巴比猴兒還精明的人,必須要相信啊。
而事實上,才一年的功夫,這房子就漲了三分之一,茂林只覺得自己下手的太合適。
就因為一直聽著表妹他們的話,所以他比同齡人好過太多了。
他們夫妻結婚的時候分了一個六十平的房子,現在已經租了出去。
自己買了這三間房子,一間自己住,另外兩間給雙方的父母住,一層三戶,正好全是他們家。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三百平的商鋪。
這樣的生活,真是原來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現在過得倒是很順暢。
他那個服裝店,不說旁的,每天的收入都能抵得上他一個月的薪水了。
不過他們夫妻倒是沒想直接不干了專注賣衣服,總的來說,還是個鐵飯碗不是?
茂林和李翠翠生活的不錯,但是比不上婉婷和海風。
海風的廠子效益不太好,哥倆兒就都辦了停薪留職,婉婷和海風倆人時間比茂林他們多,又是自己專心的一門心思的做這個,可比茂林他們富裕。
兩個人現在已經有三間鋪子了。
他們夫妻自己照看一件,婉婷的父母幫忙照看一間,另外一間則是婉婷的外公外婆在照看。
現在還沒有請人的說法,也會雇人,但是一些大事兒上還是自家人把著。
海風和婉婷也跟茂林他們一樣,在一層樓買了三間房,正好也是茂林的樓上,他們一家住在三樓,茂林一家住在二樓。
婉婷生了雙胞胎,一家四口住在中間,左邊是她爸媽外公外婆,右邊是海浪是跟王寡婦和他奶三個人一起住的。
不過海浪自己也有一家店鋪。
他跟他哥嫂愛好不一樣,主要是賣小件兒的電器的,收音機錄音機,磁帶什么的,還有一些港島那邊過來的明星畫。
別看他這店只有一間,收入也不小。
同時,他也在他們小區的一樓買了兩間房,打通了開了一家小鋪子,他媽王寡婦和他奶一起照看,倆老人也同時照看了海風和婉婷的一對龍鳳胎。
也好在,小區內的客流量不算大,完全不影響照看孩子。
稍微大一點,就可以送到托兒所了。
海風海浪哥倆兒很好,但是哥倆兒越好,越是不會把生意攪合在一起,親兄弟明算賬,總是好過以后大家為了錢為難。
所以自從海風結婚,他們兄弟倆就各自單干了。
海浪也有個幫手,是他們村里出來的,要說起來,其實還是個熟人,這就是當年傻乎乎給他們指點了魚塘的光頭。
他比海浪大一點,早早就不念書開始下地了,后來改革開放出來做力工。
海浪是在鵬城遇見他的,他過的挺艱苦的,一來二去熟悉起來。
他就跟著海浪來省城了。
與其在工地搬磚,自然還是在海浪這邊更好,海浪也不虧待人,小光頭也是個實誠人,倆人挺處得來。
幾年的功夫明明很短,但是每個人都有變化。
像是許桃桃的這些小伙伴,基本都算是過的很好的。
在這個萬元戶還很稀罕的年代,他們可以說各個都有六位數的身價。
說到底也是這個時代能夠造就人,只要大膽一點,可能就會走出一片天。
也許不至于做成什么巨富首富的,但是有錢那是一定得了。
而這幾個也都是打小兒就踏實的,也能聽進去別人的建議,自然不會過得差。
當然,他們過得好,村里人也未見得過得不好。
像是大房的真真,她就在縣里開了一家服裝店,當時開店的時候是糾結了無數次,再三下定決心的。
可是開了之后才知道,這是真的賺錢。
一年的功夫,她就直接買了鋪子,現在已經買了兩間鋪子了。
她沒讀過很多書,也不像旁人懂的那么多,但是她就想著,家里這些聰明的念大學的孩子都買房子,那她也得買。
而且,她也受老一輩兒的思想影響,老一輩兒的,都覺得有個房子才是穩妥。
所以他們夫妻在縣里買了鋪子之后,已經攢錢定了市里的鋪子了,緊跟著,就打算往市里走。
與他們幾乎一樣想法的是許朗的兩個姐姐,他們也是見識到了人家賺錢的容易,自己蠢,就可以跟著聰敏人學。
別看村里不少人離開了,但是這倒是讓村里人挺高興的。
他們走了,造紙廠的工作就讓出來了。
就會有更多的人可以進入造紙廠工作,城里的大廠也許受到巨大沖擊,但是他們這邊的小廠反倒是莫名的茍了下來。
月月開工資,竟然還挺好。
袁知青當年選擇留在當地,其實很多人都是不能理解的,許多外村的知青都覺得他蠢死了。
但是現在看來,他這一步棋,那是一點也沒有走錯的。
他每年的薪水加上分成,自己在做一些小生意,收入是相當可觀。
要知道,多少個城里人都面臨開不出工資,就連他姐姐的廠子都不行了,不過袁知青倒是給她姐姐指了路子,做個體戶,聽著不好聽,但是實際上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啊!
大家,心照不宣了。
別看許老三他們家好像也沒有發大財,甚至沒有帶領鄉親們如何,但是這么多年,潛移默化的影響,那真的影響了許多人,也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他們村從原來一個普通的小村子,到現在,如果單論起來,都不能說是全縣第一號,得說是全市第一號了。
他們村走出去的人多,留下來的條件也好。
而且,這不是依仗任何人,完全都是靠自己努力。
通過自己努力就能獲得極好的日子,所以他們村都是很有干勁兒的。
外村,甚至公社和縣里的年輕男女,也愿意找他們村的小伙子和大姑娘,又會過日子,又讀過一點書,又有魄力。
魄力這種事兒,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外人只看到他們村里家家戶戶都條件好,都覺得他們村里的小伙子小姑娘很能拿得出手,看事情的路子和眼光也行。
卻沒想過,這是他們從小就被影響的關系。
反正,大家都覺得他們村的人精明又好。
而大房的雪松,現在也在首都,他畢業之后分配到了企業,不過現在好些個國營企業已經開始隱隱的露出頹勢了。
當然要說不行,那至少也得個七八年,倒閉倒是幾年內都不會。
可是雪松本身就不是那種存在感很強的人。
所以在企業反而不太習慣,只待了半年,這個小哥兒,難得硬氣了一把,直接辭職,背著包袱去首都投靠三叔了。
他也不想賺大錢,就想有個普通的工作而已。
他就喜歡那種不需要他多說話多交際的工作。
許老三倒是沒拒絕他,雪松這人還是可以用的,只是,萬萬沒想到,雪松沒干兩個月,就被常喜看中了。
他有時候店里不忙就去常喜那邊幫著打下手兒,一來二去,常喜發現雪松挺有天分的。
而雪松也覺得,做廚師這活兒好,自己能給自己做好吃的不說,還不用跟別人交際!
重點,不用跟別人交際。
就默默的干自己的活兒就行,這他當然高興啊。
他在征求了家里長輩的同意之下,就拜了常喜做師父,現在是常喜的大徒弟。
常喜還有個二徒弟,是陳黎的大侄子,他大嫂家孩子,這孩子也是個貪吃又學習不行的,學習實在是不上進,才十四歲,初中都快要念不下去了,辛辛苦苦勤勤奮奮讀一年,考幾個大鴨蛋回家。
要說不努力,家人還能理解點。
問題是這孩子相當用功,然而,還是烤鴨蛋。
就好像,不管學什么都完全不進腦子。
這個他爹媽都愁死了,現在學習才是正經的,可是自家娃就是腦子不夠用,那還有啥法子呢?
這總算是,遇見了一縷曙光,常喜發現,他在做菜方面竟然有點小天賦。
并且,他自己也喜歡。
你讓他讀書,真不行。
但是你讓他復述一些菜譜,他倒是能記得住,而且還挺有數兒的。
兩家原本來往不多,但是許柔柔生孩子的時候專門雇了小阿姨收拾家做飯,這娃學校在那邊附近,有時候會過去蹭飯。
常喜也經常過去送一些湯湯水水,一來二去,也經常碰見常喜,這就搭上線兒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北市|
邮箱|
湖南省|
芜湖市|
扶绥县|
西充县|
长垣县|
连平县|
会同县|
武穴市|
东山县|
沙湾县|
南部县|
阳东县|
遂宁市|
商水县|
曲沃县|
望城县|
前郭尔|
库伦旗|
右玉县|
年辖:市辖区|
奇台县|
太谷县|
平乐县|
玉门市|
南通市|
小金县|
河北区|
南雄市|
万荣县|
县级市|
文水县|
青岛市|
延川县|
寻乌县|
新宾|
襄汾县|
蓝田县|
瓦房店市|
永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