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汗,微臣覺得,要想擺脫目前的不利局勢,關(guān)鍵就是在于一個‘和’字,最少要穩(wěn)住察哈爾與大明的其中一個,與其和談,盡可能地與其中一方和解,達(dá)到止戰(zhàn)的目的....” “嘁~不過如此,本貝勒還以為你真得有什么好主意?有何高見呢,也不過爾爾?” 莽古爾泰突然打斷了范文程的講話,話里充滿不屑之意,更是不以為然地撇了撇嘴,進(jìn)而繼續(xù)說道:“不管是察哈爾的林丹汗,還是大明,都沒有與咱們和談的可能,前者與咱們有著生死大仇,堪稱不共戴天,后者卻有著祖訓(xùn)使然,不和親,不賠款,不納貢,不割地,這就已經(jīng)沒有了和談的基本前提條件,總不能讓大汗帶著大家退出遼寧,返回建州吧?” “如果真得是那樣做的話,將會愧對先人,成為后金的罪人,太祖歷經(jīng)數(shù)十年打下的江山,犧牲了那么多的女真人,才獲得這些得之不易的疆土。” 如果說莽古爾泰的那兩個充滿不屑的反問,挑釁味兒十足,頗有無理取鬧的意思,那么,接下來的一番話,卻是極為有力地駁斥了范文程的觀點。 如今的察哈爾林丹汗,去年被后金打得大敗,地盤盡失,惶惶猶如喪家之犬,顏面盡失,兩者有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與仇恨,幾乎沒有任何講和的可能。 至于大明,那就更簡單了,如今的后金,占據(jù)了安樂州、鐵嶺衛(wèi)、沈陽中衛(wèi)等遼寧大部分的疆土,這些都是女真人用性命和血換來的,如果誰敢放棄這些,那就是后金的罪人。 毫無疑問,為了堵住悠悠眾口,以撫民怨,這個“罪人”將會被問罪,恐怕誰也不愿意擔(dān)起這個責(zé)任。 然而,如果不放棄在遼寧的既得利益,不返回建州老巢,毫無疑問,根本就沒有與大明和談的可能。 畢竟,如果真這么做了,就這么和談了,與割地求和何異? 同樣的道理,如果誰就這么同意和談了,那他就是大明的罪人,為千夫所指,為百姓所唾棄,將會永遠(yuǎn)被釘在恥辱柱上面,很顯然,只要稍有頭腦之人,不管是大明的那些文官武將,還是崇禎皇帝,都不會這么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