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著祖大壽的徐徐講述,眾人的心中都是一動,眸子里閃爍著晶瑩的光芒,越來越明亮,臉上更是流露出淡淡的希冀之色,隱隱有一些期待起來。 有著姻親的關系,吳三桂的母親乃是祖家人,祖大壽的親妹妹,就憑這一層關系,要想安排幾個祖家的年輕之輩,到他的帳下,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何況,祖大壽曾經親自調教過吳三桂這個親外甥兒,教其騎馬射箭等等,兩人的關系還不錯。 一時間,吳三桂雖然只是一個游擊將軍,相當于衛所軍的一名千戶,將祖家子弟送到他的帳下,最多也就只能安排一個百戶的職位,位置雖低,卻勝在立功的機會多多。 畢竟,之所以現在送出一些祖家年輕子弟,就是因為,缺少一個這樣的立功機會,尤其是此時此刻,更是絕佳的機會,此戰過后,數年之內,恐怕東北再難有如此規模的戰爭。 漸漸地,大帳里的氣氛開始緩和了一些,變得有一些愉悅,不再那么的凝重而壓抑,而又有一股不一樣的氣氛開始彌漫開來,那些老一輩的神情微松,眼角透著絲絲笑意,但那些年輕一輩卻是一副老大不愿意的樣子。 畢竟,跟著自己的父親、叔父等人的身邊,不僅軍階更高,提拔的也更快,難怪他們是那么的不樂意。 或許,這就是年長者與青年人的不同之處,前者的眼光更遠,更加側重于機會,而后者卻是那么的急功近利,只看到了眼前得到的好處,卻忽略了一個關鍵,要想取得長足的進步,奠定在軍中的地位,立功的機會,要比個人關系重要的太多太多。 盡管礙于視野的局限性,盡管心中有一些不情不愿,到吳三桂的手下當一個微末小將,但攝于祖大壽那凌厲的目光,只得點頭答應了下來。 與此同時,沈陽城以東的方向,渾河西岸附近,一處水草旺盛的地方,袁可立統帥的大軍宿營于此,每個人都是處于一種枕戈待旦的狀態,一旦號角響起,隨時都能進行作戰,拿起身側的兵器。 真的可謂是,兵不離甲,馬不離鞍,警惕至極。 帥帳之中,袁可立一臉肅穆的站在那里,凝視著眾人,而在他對面的諸多將領,有一小半都是皇家軍事學院的的學員,在遼東之戰崛起的新軍將領,比如去年的武科開試的武舉人,王來聘,徐彥琦、翁英等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