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畢竟,新軍與祖大壽所統帥的軍隊有著本質性的不同,后者不僅是自己招募的,由自己家族出資,償付糧餉,主要還是在于,這樣的軍隊的組成成份,絕大多數都是由家丁家奴構成。 自然而然地,他們對于大明的忠心度,要淡然得多。 換而言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隨著那些祖家年輕子弟的離開,轉投新軍,自然而然地,像祖大壽這樣的遼東將領,所統帥的軍隊,就會空出許多職位,朝廷也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安插人手進去,漸漸回籠軍權。 恍惚間,孫元化有一絲明悟,不禁聯想到了東南的鄭家軍,為了解除這個地方勢力,給朝廷帶來的隱患,皇上也是采取的相似手段。 也是在一定的條件之下,朝廷在地方占據著相當的優勢,或明或暗的逼迫對方自我削弱的軍事影響,形成那么一股氣氛,逼迫他們不得不自我解除武裝,軍隊漸漸交給朝廷控制。 兩者不同的是,皇上在遼東做得更加明顯,更加的強勢,使得祖大壽這樣的遼東將領不得不服軟,不得不放低姿態。 之所以有這么大的差異,不同的對待,因由不言自明,朝廷在遼東更加占據優勢,條件更加的成熟,不像東南那么形勢復雜,當地不僅有山賊土匪和鄭芝龍這樣的地方勢力,外面還有洋人虎視眈眈,而開放部分海港又是那么的迫在眉睫,需要鄭家水師保衛大明的海疆。 自然而然地,為了避免削弱戰斗力,保證鄭家水師的完整性,就顯得十分有必要。 而像祖大壽這樣的遼東將領,所統帥的軍隊,隨時都能夠由其他軍隊所代替,并非那么不可或缺。 腦海里快速閃過這些念頭之后,孫元化直直地看著崇禎,神色愈發的鄭重,崇禎的話音剛落不久,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中,面有猶疑之色,緊跟著,緩緩開口了。 “皇上,以微臣之見,收復遼東的全部失地之后,朝廷在遼東的重點,已經不再是加強那些軍隊,加強對那些軍隊的控制,而是在于盡快恢復遼東的民生。” “而且,在恢復遼東民生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削弱那些遼東勢族的影響力,削弱其本身實力,使其無法再影響朝局的走勢,再也無法左右遼東將領和官員的決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