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簡直,沒天理呀! “這就是毯子畫嘛!邊疆地域蠻多的。”有人忍不住說道。 “什么毯子畫?這是我們青藏地區很出名的唐卡,老貴啦!”有當地的觀眾立即糾正。 這是一種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本教作品。 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顏料傳統上是全部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圣。 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制的唐卡色澤鮮艷,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艷麗明亮。 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 了解這種藝術品的人就知道,傳統唐卡的繪制要求嚴苛、程序極為復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制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余年。 所以,真正的唐卡非常珍貴,價格高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那就奇了怪了,黑水城不是在內蒙嗎?唐卡是藏族那邊的藝術文化,感覺不對呀!”有人當場質疑。 方醒笑道:“那你們就不知道了,西夏時期,藏傳佛教在黑水城是興盛一時的。” “給大家補充一個知識點,1227年成吉思汗的軍隊抄掠該鎮,城鎮被毀。這一事件遂成為斷代的依據,以唐卡為主的黑水城出土所有繪畫作品都產生在這一歷史事件之前。”趙老說道。 他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幅唐卡。 這是一件緙絲唐卡,是精工細制的上乘作品。 其形制十分獨特,似將裝裱邊飾同時織進了畫面,成為構圖整體中的有機成分而渾然一體,上下的梯斗形邊飾出現寶瓶生蓮、蓮中生伎樂天女的圖案,條格狀正面植物圖案等形制正是13世紀流行的繪畫風格。 主尊象衛藏存世最早的那幅熱振寺綠渡母一樣優美修長,但在著裝上有明顯的不同。 此作品最有特色的是蓮座花莖旁的供養菩薩和金剛持形象。菩薩變為舞蹈天女,藍身護法亦呈舞態。 “這是一件精品。”趙老點評,然后放到一邊,繼續看其他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