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次火情來的蹊蹺,像是被人設計好了似的,找的地方是前幾天那場雨沒怎么覆蓋的范圍,而且周邊還沒有很近的水源。”現場負責的一個消防部門的領導道:“著火原因暫時不詳。” 南疆的氣候有個特點,十里不同天。 也就是說經常會東邊下雨,西邊晴朗。有時候坐在火車上,看一看左右車窗,氣候完全不同。正因為如此,即便到了下雨的時候,也不一定每個地方都有雨。 這次有些蹊蹺,但是著火原因一般要在火滅了之后才能考慮,現在還是只能先行滅火。 “我看你們的方案,這一片區域要放棄是嗎?”任豪看了看3D地形圖。 科技發展真的是能改變世界,去年還沒有這個技術,今年就迅速進入實戰階段,從大型3D地圖上可以輕而易舉地看到火勢的大小、森林水汽濃度、風向等。 “對,這便是山后,也是風口,比較干燥,火到了這里是滅不掉的。”消防負責人道。 “可是火從這里出去的話,蔓延速度會不會有些快,這邊有幾戶農家。”任豪指了指坡下的地方。 “都已經轉移了,重要財物我也讓人給他們都搬走了,剩下的就算是真的燒了,當地政府也能給足夠的補貼”,這位嘆了口氣:“那年因為救這種過山火,我這邊犧牲了三位。” 任豪一聽,立刻點頭:“你來決定,有需要我配合的就說,人員疏散這種事,公安也很擅長。” “謝謝任總支持了。” ... 從滅火前線指揮部的屋子里出來,任豪和白松道:“你看,我說了我沒辦法指揮這個。” “火情我看著很兇啊”,白松剛剛看3D圖的時候有一種絕望的感覺。 雖然他沒有直面山火,但是已經能感覺到那種大自然的偉力,個人面對森林火災除了跑幾乎沒別的作用。 “古代有句話叫做四兩撥千斤”,任豪道:“人的力量只有四兩,但是依然能利用和改變自然。比如說都江堰,一個人力工程,直接改變了一個區域。這次滅火也是一樣,直接去中心區撲滅已經來不及了,只能建立隔離帶和緩沖帶。幸運的是森林相對潮濕,不太容易被飛濺出去的火星隨便點燃,不然隔離帶都用處不大。我之前聽人說過,大型森林火災的火星,都能飛出去一二百米,隔離帶都不能完全防住。” “恩”,白松聽了任豪的話,有些感觸:“確實是四兩撥千斤,但是我們人類也在變強,逐漸的有了4斤、40斤力氣了。” “是這樣”,任豪道:“我先去跟當地的領導說一下,安排些民警全力協助疏散群眾和維護秩序,除此之外,交警那邊也得抓緊交通管制一下,從周邊城市過來的消防人員必須保證通暢。一會兒我安排完了,有個重要的事情和你說一下。” “沒問題,您先忙”,白松說完,還是有些好奇:“不過能不能說說是哪方面的重要事情?這吊人胃口啊。” “超自然現象,你有聽說嗎?”任豪放下一句話,轉身就走了。 ... 超自然現象?白松等人聽著就群臉懵B。 玄幻小說? 現實中如果真的出現超自然現象,基本上就意味著現實世界的崩塌。任何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超自然現象,都是有著極其恐怖的影響力的。 比如說,你能用意念直接讓你面前的小石子跳起來一厘米。 看似這是一個無用的超能力,但是就這一個“絕活”,足以一腳踹塌整個物理學大廈,順便把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的棺材板釘得死死的。 小時候因為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未知,總覺得這個世界一定有很多奇幻故事,一定有類似于“龍組”之類的特殊機構,一定有神鬼莫測的另一個未知世界。但隨著長大、隨著學習科學、隨著接觸的人層次越來越高,就真的知道這些是真沒有,只能存在于想象中。 白松等人來部里之前,也對這里有著無盡的憧憬,覺得這里的檔案庫里有著無數的離奇故事,但... “真的假的啊!”任豪走后,王亮第一個憋不住了,看了看白松,接著看了看孫杰:“你們是不是有什么事瞞著我?是不是真的有任豪說的這種靈異事件?” “沒有”,孫杰搖了搖頭:“如果我發現了真的超自然現象,未來幾十年的諾貝爾獎我能包圓了。” “那任總說的是啥意思?”柳書元也有些震驚。 “不知道,反正我覺得死人比活人好相處”,孫杰隨口道:“有人在使壞吧?” “我也是這個態度”,白松道:“如果是真的確定是超自然現象,任豪不會這么輕易跟我們說,更不會隨便地讓我們來參與,你們也知道有多少特殊部門。” “這個確實”,王華東道:“那就是有人造假?不過,我想問問,這世界上真的沒有一點點超自然的東西嗎?” “有”,白松道:“只是可能科學還無法解釋。” “所以,這就是科學還無法解釋的那種?”王亮眼前一亮。 “科學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已經到了普通人想了解‘這個地步究竟是什么’都不太可能的境界了。很多實驗室里路走的有多遠、多驚人,無數人是難以理解的。比如說測定一些黑洞的質量、發現新的行星之類的,很多人除了質疑‘這怎么可能’,別的啥也不會。我學化學,就是現在的每一種化工產品,其實都是非常復雜的工藝,就連一個小小的螺栓螺母,沒有精準的數控也是絕對不行的”,白松道:“我覺得,任豪說的事,不是科學解釋不了,只可能是我們的水平還太低。” “哦”,王亮瞬間興趣乏乏,“那一會兒聽聽吧。” ... 一小時后。 王亮看著錄像,渾身顫抖。 真的消失了!!! ... 昨天晚上十一點多,葉教授從古城吃完飯,和朋友們一起喝了茶,騎自行車回家。(真實事件改編) 麗城是有大學的,比如說麗城文化旅游學院。葉教授就是這個大學的一名副教授。麗城文旅學院實力也算得上強,正高級的老師都有上百人,所以葉教授這種副教授還是蠻多的。 他就住在古城附近,他本身不是外地人,后來來麗城旅游,愛上了這個城市,就選擇在這里工作、安家,也是個有些浪漫主義的人。 麗城由于以古城為中心,加上城市地形不是那么平坦、大型基建也沒有那么多,所以很多古城之外的民居依然是小道比較多。 得益于這些年的建設,治安和經濟也都是比較良好的,所以本地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也是不錯的。 每次到了這個胡同,因為有坡,葉教授都是下車,推著走上去。這是一段近路,汽車走不了,一般也很少有人路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