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覆漢》
第(2/3)頁
一眾心腹面面相覷。
然后,其中一名頗為忠心之士倒是忍不住提醒了自家主君一句:“府君萬萬不要自誤啊!于方伯處而言,其人雖然可惡,卻是一州刺史,正該監管州中兩千石,也正好能拿捏住府君,乃是一條過河之龍;而于衛將軍而言,此人不但名位絕高于府君,更兼為幽州本地人望所在……于府君而言,他留在昌平,倒不是過河之龍,反而算是坐地猛虎,也萬萬動不得!”
“正是這般才讓人心累啊!”劉衛一聲感慨,卻又不禁心中一動,然后揚眉說道。“龍虎并臥在我房中,也是巧了……今日且回城吧!”
眾人不敢怠慢,趕緊組織起太守儀仗,耀武揚威的往千年古都薊縣歸去。
而等回到薊縣官寺,劉衛卻是干脆下令,讓人將公孫珣‘請求’在昌平‘官屯’一事的公文給收拾了一番,專門送給了與他在同一座城中共事的幽州刺史陶謙。
陶恭祖今年五十余歲,其人出生于丹陽郡,而這時候的丹陽可不是后來的江南阜美之地,乃是挨著山越,動輒要拎刀子砍人的野蠻之地……劉衛喊他陶蠻子,可不是胡亂起的外號。而陶謙本人也確實很有‘蠻風’,他少年放浪,一直到十四歲都還騎著竹竿領著鄉中小孩一起玩打仗的游戲,成年后也不矜持。
結果呢,有一次本郡的同鄉,一位退休的兩千石甘姓太守出行時遇到了他,覺得他容貌出眾,便喊上車來與他交談,最后一番懇談之下,甘太守居然直接將女兒許配給了這個浪蕩子。據說當時的太守夫人非常憤怒,但甘太守卻堅持自己沒有看錯人。
而陶謙也沒有讓他岳父失望,結婚后很快就開始發奮讀書,先是在州郡為官吏,然后人到中年居然被舉為茂才,并出任尚書郎,轉任縣令兩處,等到去年五十二歲的時候,他終于被征召為議郎,然后出任幽州刺史,成為方面大員。
而此時,他的岳父岳母早已經不在人世了,夫人甘氏也已經垂垂老矣。唯一不變的,就是這個蠻地出身的陶恭祖,始終性格蠻橫,宛如當初罷了。
回到眼前,陶謙正在堂中與下屬們議事,接到劉衛遣人送來的公文,只是看了兩眼,便立即將文書轉給了一眾州中官吏門查看,并直接用帶著徐楊口音的洛陽話凜然出言詢問:
“諸位覺得劉太守這是何意啊?”
州中眾人面面想覷。
然后,幽州名士、右北平出身的別駕魏攸,卻是緩步上前將公文交還,并順勢朝著陶謙正色一禮:“方伯請恕屬下直言,這劉太守挑撥離間的姿態未免太過顯眼了。”
“魏別駕說的對。”陶謙當即一笑。“這劉衛真越活越回去了!如小兒一般的把戲也拿出來丟人現眼。”
放在往日,州中從事屬吏們一定會哭喪著臉,然后盡力勸陶謙不要當眾對著一位兩千石如此不留情面,尤其人家廣陽太守還就在同一座城內……然而今日,這些人眼見到自家刺史如此無禮,卻紛紛居然長呼了一口氣。其中不少幽州本地出身的州吏,甚至有當日隨郭勛在范陽城頭觀公孫珣野戰,一度劫后余生、彈冠相慶的意味。
真的是彈冠相慶,因為陶謙真要是跟公孫珣懟上,他們這些本地出身的州中吏員除了扔掉管帽子外別無它法。
不然呢?讓他們去懟公孫珣那肯定是不會懟的,死都不會懟的,可要是一邊抗命一邊留在州中,以陶謙陶刺史的作風,怕不是也能讓他們先來個生活不能自理。
實際上,你當這些州中官吏們之前聚在大堂上在干嗎?他們正是因為呂范的到來,知道了公孫珣要在昌平引流民落戶,然后紛紛忙不迭的過來找陶謙做預防的。而早在劉衛的公文到來之前,這些人就已經把公孫珣和公孫氏都吹上天了!
“你們接著說。”陶謙將公文扔到幾案旁,順勢在高腳太尉椅上挪了挪屁股,便繼續嗤笑發問起來。“那公孫氏被你們說的神乎其神,我怎么有些不信啊?一個世族,如何又有德望又有根基,又有財富又有威信呢?我非是懷疑他家勢力,自揚州至幽州,我也算見多識廣。無論數代三公的真正鐘鳴鼎食之家,還是勢力跨州連郡的豪強,又或是家財鉅億的商賈,便是在地方上一言九鼎的豪杰也都數尋常,卻還是第一次聽人說到有如此怪異的家族,居然身據四方特質……”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斗六市|
康乐县|
福海县|
杨浦区|
金溪县|
广灵县|
马关县|
仙居县|
扎赉特旗|
汉川市|
崇仁县|
乌兰浩特市|
鄢陵县|
青浦区|
民乐县|
金阳县|
武隆县|
齐河县|
大同市|
晋江市|
凤翔县|
虞城县|
汶川县|
文成县|
扶余县|
大方县|
乌海市|
彭阳县|
临安市|
卫辉市|
河池市|
文山县|
五原县|
博客|
蒙阴县|
阳谷县|
巫山县|
楚雄市|
吐鲁番市|
东乡县|
鹰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