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話說,前方李進和程武聽到使者說起武安國的下場,又受了軍令,卻是各自頭皮發(fā)麻……別人不知道,李進是真知道關(guān)羽本事的,而程武本人雖然不知道,卻是非常信任自己親爹的,來之前他爹專門有囑咐,該躲的一定要躲,能不露頭一定不露頭。 但不管如何了,如今軍令已下,他們也無可奈何,只能硬著頭皮準(zhǔn)備出兵,五個千人隊,依次列陣,然后隨著一聲鼓響,趁著關(guān)羽本部行過一半,便大開營門,按照約定的順序依次直撲出去。 不過,營寨在前,率先出兵的程武卻又存了一個小心思,他哪里敢試著切關(guān)羽的一半兵馬呢?根本就是沖著那一千士卒的尾部去的,按照他的想法,能切個十一之?dāng)?shù),便足以謝天謝地了,至于完成軍令的事情,不是還有李進李退之的嗎? 這人臉大肩膀硬,兵多而家門強盛,讓他來抗便是。 于是乎,隨著程武率先出兵,當(dāng)先一部千人,果然直撲關(guān)羽部隊尾部,待到這一部兵馬頂著大盾沖過城墻上的拋射,來到城下接戰(zhàn)以后,他又再親自領(lǐng)兵出后一部千人精銳以作接應(yīng)……計劃的很好,卻不料前方關(guān)羽看到身后遇襲,雖然只是尾部極少許部隊遭遇襲擊,卻竟然不顧一切,直接率前方騎兵折返。 程武心中無奈,更兼膽怯,偏偏季雍株連全家一事就在前日,又不敢輕易退卻,無奈之下,其人最后靈機一動,居然命令親衛(wèi)扔下旗幟,然后下馬混入兵種,兀自沖鋒! 而隨著關(guān)羽引前軍到達,他又干脆率先向后逃竄,那兩部兵馬群龍無首,亂成一團,關(guān)云長一沖,自然也跟順勢逃竄。 將臺上,從辛評、郭圖的角度遠(yuǎn)遠(yuǎn)看去,只見程武兩部兵馬沖出去,先只是匆匆忙忙切了個尾巴,然后關(guān)羽一回頭,程武那里便亂做一團,連個陣型也沒有,旗幟也不知什么時候丟掉,無法指揮,再然后就是一場理所當(dāng)然的潰敗……如此情形,除了大罵此人廢物,好像也沒什么可說的。 不過,李進爬在柵欄上,遙遙望見此景,越來越悶熱的暑氣之中,卻是心中倒抽一口冷氣——同病相憐,他哪里看不出程武這廝的自保之策?然而,程武一個代父出征的新人可以敗的這么狼狽,他李退之堂堂兗州名將,如何能退? 誰信啊? 真要是有樣學(xué)樣,回去怕是袁本初便要宰了他和他兄長李乾,順便派個兩三萬人抄了他的家,把這一仗的損失全都抄回來……沒辦法,這是真沒辦法,大豪強家族就是這么無奈,別看平日里耀武揚威,私兵無數(shù),但越是家大業(yè)大,就越是容易受制于真正的強者。 畢竟,跑的了巫婆跑不了巫寺!公孫珣當(dāng)日那句可族你三千人,至今言猶在耳,而從那以后,濟陰李氏能多低調(diào)就多低調(diào),亂世起來以后,不要說像另一個時空一樣左右搖擺,試圖自立了,干脆就是袁紹手下三州豪強中不鬧事的典范!堪稱任勞任怨,所以極得袁紹看重。 一念至此,李退之再無可想,只能回身招呼自己手下三部,也就是那三千宗族子弟兵,準(zhǔn)備拼命吃下關(guān)羽一半兵馬! “等關(guān)云長過此營寨,整兒先去。”李進從柵欄上跳下,正色吩咐道。“領(lǐng)一千兵直撲其腰!然后五兄再去,依舊是一千兵,直撲其尾……若關(guān)羽回援,我自引兵當(dāng)之!你們得手后,便即刻撤退,不用管我。” 所謂整兒,正是李乾長子李整,也是李進的族侄,今年不過剛剛加冠,聞言不由張口詢問:“叔父大人何必如此忌憚此人?不過是舊日一個同僚,便是武勇出眾難道便刀qiāng不入不成?咱們?nèi)ПR俱是善戰(zhàn)的宗族子弟兵,以三攻一,哪怕是對方背靠城墻,有所援護,又有負(fù)隅頑抗之姿,也未必不能勝吧?依我說,也不用放他過去到車騎將軍跟前了,直接滅了此人,咱們李氏獨享其功,豈不是讓天下人從此不敢小覷我們濟陰李氏?” 李進看著自己這個身材雄壯卻又不知天高地厚的侄子,只覺得對方像極了年輕時的自己,于是一時神傷,卻又緩緩搖頭,然后方才看向了另外一人:“五兄,待會你先出兵擊其腰,讓整兒擊其尾……” 李整臉色大變,剛要再說,營寨外卻已經(jīng)傳來嘈雜進軍之聲,而李退之板下臉來,卻是干脆下令出兵,李整也只能訕訕而退。 片刻后,隨著營寨柵欄被齊齊放到,一部千人兵馬率先躍出營來,竟然直撲關(guān)羽前軍,而為首之人正是李整! 另外一名族中老成人擔(dān)任的司馬無奈扭頭看向了李進,而李進長嘆一聲,只好提矛上馬,親自去救自己那不知天高地厚的侄子。 —————我是兗州名將的分割線————— “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士卒雖眾,其實難用。”——荀彧5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