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一章 須知飲啄繇天命-《覆漢》


    第(1/3)頁

    歷水陂后世喚做大明湖,又因歷城后世為濟南主城所在,所以頗為知名,而此時卻只是因為歷城筑城為引護城河順勢所成的一片水利工程,算不上什么名氣……唯獨濟南自春秋戰國算起,便是東方繁華所在,軍民密集之余端午仲夏之日難得一片好水,而衛將軍公孫珣借地設宴,倒是讓此地早上千年就載入史冊。.1kanshu

    另一邊,聞得公孫珣于歷水陂祭祀端午,并設宴招待鄭玄與曹操來使,順便慰問功臣,而自己等人也將列坐其中,被軟禁了兩三月之久的袁氏舊臣們卻是終于長呼了一口氣,甚至隱隱有些彈冠相慶的感覺……說到底,鄭玄的面子在這年月到底是好使的,黃巾軍也好土匪也罷,見到他都繞著走,何況是確實有師承關系的公孫珣呢?這位衛將軍再出身邊鄙,也不能當著老師的面殺學生吧?

    而老頭都六十五了,又是公認的天下儒宗,若非是擔心自家傳承一朝在歷城斷絕個七七,又何至于自掉身價,專門動身來見公孫珣呢?

    要知道,之前袁紹拿下青州后可是親自去高密延請過其人的,他都只是出面應付了一下,便繼續窩在鄉中教學了。

    故此,也就難怪這些人如釋重負……鄭氏門生既然得脫,其余人最少也會稍得輕縱吧?更有甚者,既然公孫珣這個能做主的親自到了,那表現好了,現場任用也是說不定的。

    白日的端午祭祀儀式他們是沒資格參加的,但多少是發了菖蒲,允許入湖水更衣沐浴的,而等到傍晚時分,趁著一年日頭最長的時候,眾人紛紛開宴之后,這些人才找到了一些往日間談笑風生的感覺……出乎意料,他們的位置雖然屬于側邊位置,卻竟然離公孫珣不是很遠,所以不免高談闊論,以求注意。

    然而,公孫珣帶著兩個童子,與鄭玄并坐于高臺上,左右文武濟濟,前后冠冕如云,身旁更是一代儒宗,卻只是說些節日中該說的閑話,細細聽來,都是什么多少年前彈汗山誰中了誰誰誰一箭,什么誰誰誰在數日前大局已定后便受印掛金單騎而走未及見面,便是夏侯淵上前主動敬酒,這位衛將軍也只是笑著感謝對方當日做媒,不然便少了幾個子女云云……

    衛將軍如此姿態,大多數人自然是言笑晏晏,輕松自得,但今日主賓鄭玄曹操來使,還有諸多坐在臺下偏外側的袁紹故吏們,卻漸漸心急不已。

    而不知道過了多久,眼見著仲夏的日頭雖不見有多少黯淡趨勢,可湖畔諸人卻已經有了三分醉意,別人倒也罷了,作為唯一一個有資格截斷公孫珣扯淡的鄭玄,為了自己的道統,也確實是看到自己一些學生從一開始的放松與欣喜漸漸變得緊張起來,甚至有哀求之類的示意,心下不忍之余終于還是腆著臉主動開口了。

    “衛將軍。”鄭康成稍作思索,居然主動起身捧杯,而其人既然起身,周圍幾乎是瞬間鴉雀無聲,儒宗之名絕非虛妄。“自董卓亂政以來,已近四載,天下煎灼,士民流離,幸虧有將軍先討董而扶天子,后一戰而傾河北,使漢室天下漸有重振之意……玄不才,請為將軍賀!”

    說著,其人倒是恭恭敬敬,雙手扶杯之余俯下首來。

    “不該先為袁本初吊嗎?”出乎意料,靜靜聽完對方的稱賀以后,公孫珣居然似笑非笑端坐不動,著實無禮。

    “是老朽有失考慮。”鄭玄聞言倒是不生氣,反而愈發正色,竟然重新抬頭行禮稱吊。“不管如何,兵禍連結,尸首盈野,此大兇之事也,請吊此番大戰自袁本初以下死傷者……”

    “謹受吊。”公孫珣同樣肅容起身,雙手捧杯,俯首還禮。

    隨即,在二人的帶領下,湖畔座中何止兩三百人,盡數起身捧樽而飲。

    小小插曲過去,眾人落座,鄭玄眼見著機會難得,這才順勢開口:“老朽本是山野之人,不該擅自詢問衛將軍大政,但身為青州野人,卻對本地將來多有掛慮,不知道衛將軍此番來濟南,心下可有所得?”

    “自然有所得。”公孫珣微微挑眉,顧盼左右而笑。“我到濟南后接手袁紹所設賬目,發現舊青州六郡竟然還有三十余萬戶一百七八十萬人口,雖然這其中剛剛有幾十萬人化身黃巾盜匪潛入山中去了,可剿撫并用的話,說不定能夠大略恢復……非只如此,再加上之前在聊城檢視的東郡戶口舊冀州東五郡戶口,林林總總算下來,此番覆滅袁紹,即便是不算尚未清點出泰山濟北兩郡,也足足多了四百萬人口!若是再算上原來所轄雍州幽州并州司州各處,以及招降的太行山匪,不論平州與涼州,鄙人治下竟然已經足足有了兩百萬戶千萬人口!鄭公,天下分裂,我獨得其半,你說這算不算有所得呢?這千萬人口可是能聚集數十萬大軍的,將來誰能擋我?”

    鄭玄欲言又止,而周圍諸人卻是紛紛起身稱賀。

    對此,公孫珣也是仰頭大笑,得意至極,更是抬起手來,便要滿飲一杯。

    然而,就在眾人賀聲漸消,衛將軍舉杯欲飲之際,旁邊不遠不近之處,臨湖之地,有一人卻終于忍耐不住,然后昂然起身,凜然相對:

    “衛將軍,天下大亂,交戰連年,青州雖然沒有遭遇大戰,卻也兩次受禍黃巾,衛將軍既然替天子討平此處,不該先存問風俗,救其涂炭嗎。怎么反而一來便先查看戶籍,計算個人威勢得失呢?這是青州百姓,乃至于冀州百姓所期許的嗎?”

    眾人循聲望去,才發現說話的乃是一個眉目舒朗須美目清,容貌威重之人,卻坐在降人席間前排位置……其中多有人認識,乃是鄭玄愛徒,清河崔琰。

    “說話的可是崔季珪?”公孫珣盤腿坐在上手高臺之上,一手舉樽,頭也不抬便一口叫出對方姓名。

    “正是清河崔琰。”崔季珪昂然而答。

    “我等你許久了!”公孫珣陡然變色,直接將手中酒樽擲于地上,看都不看就厲聲而斥。“此言專為你設,若你今日能忍耐的住,便看在尊師之面許你自處又何妨?但你既然秉性不改,依舊枉顧助紂為虐之實,邀名買直,那今日便是馬公復生盧師親至,一起為你求饒,我也繞不得你!”

    座中一時寂靜如野,便是鄭玄也懵在當場,而身側兩個童子更是有些被嚇住的意思。

    “不關你們小子的事情。”公孫珣回過頭來,好言寬慰。“阿定帶盧毓先行回城……你父我稍晚便歸。”

    公孫定反應過來,和盧毓一起俯首行禮,然后便在鄭玄等人沉默的注視下轉身離去……然后自有義從隨行護佑。

    待到兩個介于少年與童子身份的小子轉身離去,席中諸人方才漸漸將注意力集中到了場中此事最核心三人身上——正是衛將軍公孫珣關東古文儒宗鄭玄,與鄭玄高足兼衛將軍戰俘清河崔琰。

    平心而論,莫說是普通將佐官吏,便是衛將軍府的幾位核心幕屬此時也有些發懵……公孫珣已經來到濟南數日,呂范早就做過匯報溝通,后者還以為即便是戰俘一事出岔子也只會出在許攸郭圖二人身上,卻萬萬沒想到是崔琰。

    實際上,面對如此情形,同為戰俘的許攸和郭圖也頗為意外。

    “在下實在不知道衛將軍為何對在下有如此成見,竟至于專門設伏……”崔琰緩了許久方才重新開口,卻是姿態昂揚,聲音洪亮。“崔某所言,俱出自公心,絕無邀名買直之意……”

    “你雖無邀名買直之意,卻有其實!”公孫珣打斷對方凜然對道。“且正是如此自以為是,方才真正可憎可笑!至于為何專門設伏于你,乃是當日你見袁本初時便有類似舉止,便猜到你秉性難改!”

    “可在下所言,哪里錯了呢?”崔琰站起身來,繼續昂然抗辯。“當日勸諫袁車騎收攏掩埋道旁骨殖,今日勸將軍先存問風俗,再拯救流離……”

    “這叫問死人不問活人,言道德不言實物!”公孫珣終于去看對方,卻是愈發大怒。“青州兩次大亂皆起于黃巾,而所謂青徐黃巾名為黃巾,實為貧民受迫至極,不得已聚集為匪,偽作旗號而已,豈是真正造反?袁紹入青州,你只讓他收黃巾亂后骨殖,為何不勸他優容黃巾降卒,以至于今日復叛?!還有此次所言,便是安撫民政收拾流離,難道不該從清查戶口開始嗎?戶口人口都弄不清楚,怎么救其涂炭?!而且青州黃巾數十萬眾再度為亂山中,曹操更是趁機吞并州郡,此時都在看我舉止,觀我動向,我若不展示威儀,怎么收降黃巾震懾曹孟德?!”

    崔琰一時憋住,周圍諸人也紛紛肅然以對,而臺下夏侯淵與毛階更是面面相覷。

    稍作片刻,旁邊鄭玄剛要開口勸解,卻不料公孫珣越說越怒,居然直接起身一腳踹翻身前大案,卻是再呼一人:“至于存問風俗……韓義公呢?!”

    韓當慌忙扶刀出列下拜。

    “你告訴他,十七載前,你隨我第一次出遼西求學盧師于緱氏,途中我到冀州做什么了?”公孫珣以手指崔琰,怒目而問。

    “回稟君候!”韓當當即回復。“十七載前,君候與衛尉鎮西將軍劉豫州長安令等同窗自幽州往河南而去,乃是第一次離家,途中過鉅鹿時便主動離群查看當地鄉里,直言凡到外地當‘存問風俗’,末將當時隨行!”

    “見到什么風俗了?”

    “見到棄嬰滿溝,豪強壓迫,閹宦橫行,官吏無動于衷,還有……還有賈超,賈超剛回鄉中便因為得了君侯賞賜而被豪強盯上,不得不殺人求活,最后又只能求助太平道成事。”

    “彼時縣令我記得姓崔?”公孫珣冷冷追問。

    “正是如今涿郡太守崔敏。”韓當繼續俯首以對。“后來君侯在昌平與崔太守再見時還談及往事……君侯問他,為何彼時如此昏悖,此時清明如斯?他說彼時昏昏在上,所以昏悖,此時賴有將軍明明在上,所以清明。”

    “聽到了嗎?”公孫珣扭頭朝崔琰斥責道。“我未及加冠便已知初到一地即當存問一地風俗……何須你來教我?而且我行走天下,自遼東至西涼,自幽冀至兗豫,自河朔至東海,遍觀各地風俗,早已經爛熟于心,天下風俗無外乎是豪強壓迫世族空談,官吏昏悖百姓無辜……青州難道能脫出此窠臼?你自己在這里張口便來,殊不知你這種人在我眼中正是青冀風俗之恥!”

    公孫珣一番怒斥,雖然比不上天子一怒,伏尸百萬,但也勉強算是三分之一個天子一怒了,也沒人懷疑他的生殺予奪之權,故此人人震顫。然而身為當事人,崔琰雖然面色有些漲紅,卻始終立身不動,也不辯解,也不反駁,只有其人須發頗長,為湖風輕輕所卷而已。

    公孫珣見狀也立即不再發怒,而是回頭朝身側端坐的鄭玄失笑而問:“鄭公,你與我盧師分屬同門情同兄弟,天下人都說你經學造詣更勝他一頭,而經學又是天下之本……可為什么如今亂世之中,民有倒懸之苦,君無立身之所,他的學生都在披堅執銳救民于水火,而你的學生卻都在夸夸其談之余助紂為虐呢?是你收的學生都是跳梁小丑,還是盧師的學生都是眼中只存個人威儀的強權之輩呢?”

    此言一出,崔琰再無鎮定之意,便是在座的數十名鄭學門生也紛紛起身,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臺后數十甲士涌出,并拔刀相對。

    “衛將軍想多了。”鄭玄趕緊搶在自己學生之前起身拱手相對。“老朽與子干情同手足,若非其人力薦,絕無受馬師衣缽之可能,我們兩個人的傳承怎么會是相對相克的呢?依老朽看,乃是相生相補的……其為朝,我為野;其為武,我為文;其為剛,我為柔;其以務實,我以道德……衛將軍,崔季珪雖有無知之語,卻非是刻意敵對,乃是其人見識不足所致,本心還是好的。”

    公孫珣當即再笑。

    鄭玄見狀,趕緊再言:“其實,將軍之前討平董袁,用兵為先,以威勢剛強為首,自然是正當其時,而且將來還要繼續討平中原荊襄巴蜀淮揚,想來還是要繼續維持威勢的。但如今既然兵事稍解,且將軍受命輔政天下,主政河北,以行政而論,光是用強恐怕也是不足的,而崔季珪的意思,無外乎在此,并非是要故意尋將軍不是……且,且老朽的這些學生,多為無能之輩,若將軍真覺得他們礙眼,或是覺得他們所學不精,何妨開釋,讓他們隨我歸高密讀書呢?”

    “鄭公,天命是什么?”公孫珣忽然開口,問了一個風馬牛不相及卻讓在場之人全部變色的問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施市| 镶黄旗| 龙里县| 南开区| 九龙县| 葵青区| 额尔古纳市| 恩施市| 沅陵县| 防城港市| 格尔木市| 台中县| 汾西县| 伊宁县| 德阳市| 启东市| 车险| 花莲县| 襄城县| 郁南县| 淳安县| 油尖旺区| 普兰县| 汶上县| 米脂县| 遂平县| 贺兰县| 新绛县| 定兴县| 安宁市| 青海省| 黎平县| 庄浪县| 吉水县| 鄂尔多斯市| 玉树县| 额尔古纳市| 禄丰县| 喀喇| 辽中县| 镇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