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十一人,郭大靖確認自己沒數(shù)錯,還有些納悶。當中,還有一名總旗,名叫王國重,自我介紹,乃是旅順游擊李維鸞派來的向郭百戶學習的。 來的都是兵,就這家伙是個官,郭大靖有些猜不透李維鸞的意思。隨便的言談中,這個王國重倒還可以,劉奇士也給了他暗示。 于是,郭大靖就把這三十人分成三小隊,自己和劉奇士,再加上王國重,各領十人。 旅順、金州,郭大靖還是希望日后能在那里發(fā)展。與李維鸞搞好關系,對王國重稍加關照,說不定日后就有大用處。 吃飽喝足,稍微休息了一會兒。東江軍便分批開拔,向龍川撤退。 現(xiàn)在,郭大靖和手下算是歸陳繼盛指揮。這也正常,雖然部隊分屬各個島嶼或地區(qū),可現(xiàn)在卻是一個整體。 根據(jù)郭大靖的特長,這支小隊被安排到最后撤離,還是哨探的作用,提防有敵人追擊。 趁著還沒走的空當,郭大靖騎著馬,又在城內晃悠起來,干起“撿破爛”的活計。 瓶瓶罐罐,還有些城頭上廢棄的蒺藜陶彈,都被他悄悄地收在空間。 在當時,蒺藜陶彈,或者是其它爆炸物,并不是很受重視。原因也很簡單,黑火藥的威力不夠,對敵人的殺傷力不大。 可以參考抗戰(zhàn)期間的土造手榴彈和地雷,填裝炸藥的還好,用黑火藥的很難對日本鬼子造成致命傷害,大多以擦傷為主。 有時候黑火藥地雷爆炸,又是火光又是煙霧的,卻只給鬼子造成點燒傷,熏得跟灶王爺似的。 手榴彈呢,一炸兩片,除非沒有別的替代,否則,戰(zhàn)士們都不愛用。 要知道,抗戰(zhàn)時期已經(jīng)完全是熱武器時代。日本鬼子沒有盔甲,黑火藥爆炸物造成的傷害尚且如此,就不要說現(xiàn)在頂盔貫甲的防護裝備了。 但在郭大靖看來,黑火藥的威力還是有提升的余地的。 最笨的辦法,質量不夠數(shù)量來湊,你加大填裝的火藥量不就完了。小鞭炮和大麻雷,效果肯定不一樣啊! 高級的手段也有,比如原料提純,比如顆粒化。當時西夷的制藥技術,就能達到這個水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