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政,新家-《逆天換明》
第(1/3)頁
“用水火之民,鼓之大義,動以良心,自可致其死力!”這是毛文龍在上奏朝廷時寫在奏疏中的話。
可發(fā)動群眾,真是就那么容易嗎?
當(dāng)民族大義和茍活生存只能二選一的時候,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大義,有良心。
別說是榮華富貴,就是連吃飽肚子都做不到。所謂的大義良心,又在何處?
郭大靖做的未必就全正確,但他在盡力讓東江鎮(zhèn)的軍民能夠吃上飯,并在不斷地努力給他們更好的待遇。
沒有錢財,那就用土地;沒有山珍海味,粗茶淡飯也要吃飽。
你不讓軍民們看到希望,對將來的生活有奔頭兒,光是空口白話地談什么大義和良心,就能讓軍民死心塌地,笑話!
看著惶恐起身的包衣奴才們,韓仲威嚴地掃視著,沉聲說道:“回去的話,建虜不把你們當(dāng)成奸細砍頭?只為了和家人在一起苦捱等死,就要給建虜種地打糧,給他們推車運糧?”
包衣奴才們低下了頭,楊大滿壯著膽子開口道:“大人,俺想當(dāng)兵,你們收嗎?”
韓仲看著楊大滿,臉色稍霽,說道:“只要你身體沒毛病,當(dāng)然收。但是,這要等上些時日,等工事修好,部隊正常訓(xùn)練之后。”
“俺,俺等。”楊大滿的喜色一閃而過,用力點頭。
韓仲微露笑意,贊賞地點了點頭,轉(zhuǎn)身離去。但在遠處,卻招過監(jiān)督的士兵,叮囑了幾句。
給這些包衣奴才講講部隊的待遇,興許會更有效果。當(dāng)然,不是非要都吸納到軍隊中,耕地勞作也能創(chuàng)造價值。
第一批移民已經(jīng)抵達金州,全是離得近的島嶼上的百姓。廣鹿島、大小長山島等等,都按照事先的規(guī)劃,分派了村屯和土地。
除了南關(guān)施工的上萬軍隊,其他部隊也全部發(fā)動,幫著移民修繕房屋,并大規(guī)模地開墾耕地。
盡快地安置妥當(dāng),這些移民便充滿熱情地投入到春耕之中。廣闊的田地,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而他們的辛苦勞累,既是為了東江鎮(zhèn),也是為了自己和家人。
盡管還是軍戶制,但多勞多得,郭大靖制定的獎勵政策,極大地激發(fā)了軍民們的熱情。
張膀扶著犁,士兵拉著馬,翻開了化凍的土地。黑黝黝的散發(fā)著絲絲水氣,潮濕的氣味令人愜意。
“好幾年都沒人種,這地真肥呀!”牽馬的士兵感嘆著,“撒下種子,不用管,秋天就能收獲。”
張膀咧嘴笑著,說道:“哪能不用管,得精耕細作,多收才能多得。”
“俺們也是多耕多得。”士兵說道:“耕十給一,都記在簿上,退役后一起給。”
耕十給一是官兵們退役之后一次性的補助,現(xiàn)在是拿糧餉,還是要土地,則自愿選擇。
如果家中人口多,官兵們會選擇要田地,有免賦稅的十畝,還可以租少交賦稅的軍屬優(yōu)待的田地。
如果風(fēng)調(diào)雨順,這些田地足夠一大家子吃飽喝足了。相比不確定的餉糧,更加長遠,且能讓人安心。
當(dāng)然,也有人選擇拿糧餉,多是老哥一個,不用考慮家眷,一人吃飽了全家不餓的那種。
朝廷拖欠餉糧,郭大靖也只發(fā)糧,餉銀先欠著,但這畢竟不是長遠之計。軍票的想法已經(jīng)產(chǎn)生,只是覺得條件還不成熟,暫時沒有實施。
即便如此,東江鎮(zhèn)沒有出現(xiàn)餓殍遍地的情況,軍心民氣也還能保持。對朝廷的怨恨嘛,郭大靖才不管呢!
張膀聽了這話,粗略算了一下,露出羨慕的神色。
耕十給一呀,今年春耕還不得給個二三十畝,甚至是更多。有幾十畝田地,那可是全家餓不著,還能傳諸子孫的家業(yè)。
可惜——張膀不由回頭瞅了一眼。不遠處,妻子背著孩子,正和妹子挎著籃子,沿著犁出的田壟在播種玉米。
這是官家的硬性要求,一半田地先種玉米,然后才是黑麥和土豆。
對于玉米的生長期,郭大靖有些擔(dān)心,便采取了先種的辦法,多搶出幾天,爭取在入冬前能夠收獲。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节县|
察隅县|
靖州|
永年县|
富民县|
岗巴县|
淮滨县|
治多县|
景洪市|
孟州市|
巢湖市|
宁南县|
陵川县|
内乡县|
犍为县|
鄂托克前旗|
疏附县|
甘德县|
土默特右旗|
江永县|
桐城市|
丰宁|
兴安盟|
伊金霍洛旗|
永平县|
泾源县|
普兰县|
沙坪坝区|
辛集市|
静海县|
古浪县|
洪雅县|
屏东市|
崇礼县|
麦盖提县|
桂林市|
奉新县|
南和县|
永胜县|
县级市|
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