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政,新家-《逆天換明》


    第(3/3)頁

    但在忙碌和勞累中,又都是寄托了希望,要在這新的家鄉把日子過得更好。

    陸地不比海島,在海島上再怎么也象逃難后的暫時過活。而現在,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家的田地,就要有個長遠的念頭。

    自己在村人眼中已經成了韓家人啦?!

    在村人有意無意的話語中,淑珍臉有些發熱,卻也不好辯白,加快了腳步,趕回家中。

    兩間房,一個雜物棚,院子簡單地圍起來,地上的雜草還沒來得及除掉。

    淑珍抱了柴,在灶間生起火,淘米做飯。現在還是配給制,遷來的百姓按人頭發放糧食、食鹽等必需品。

    作為軍屬,能額外多得些糧食,還有咸魚干。在吃的方面有差別,但卻至少保證都能吃飽。

    再過幾天,應該可以去挖些野菜吃。

    淑珍等著鍋燒開,站在門邊隨意打量著,突然發現院中的地上出現了一點綠色,那是萌發的野草。

    把雜草除了,在院子里也能種些小菜,吃起來方便。

    淑珍盤算著,憧憬著,暖暖的陽光曬著,她有了輕松和愜意的感覺。這里就是家了,希望永遠都是。

    ………………..

    回到旅順堡剛剛一天,毛文龍就感到了工作的繁瑣。此時,他剛放下文件,摘下眼鏡,揉著有些酸痛的眼睛,對著進來的陳繼盛連連苦笑。

    陳繼盛呵呵笑著,說道:“工作就交給下面人去做,您不必這么勞神。”

    毛文龍擺了擺手,說道:“本帥倒是想享清閑,可這春耕是重中之重,移民安置也疏忽不得。主要還是政務上的人手太少,以前也沒這么細致地經營過。”

    除了移民耕種,還有軍屯。現在能種多少田地,關系到秋天的收獲,關系到東江鎮軍民的吃食。說是重中之重,并不為過。

    一船一船的百姓離島登岸,一船一船的家什物資運抵港口,就要以最快的時間安排好,讓百姓能盡快地投入到安家耕種之中。

    毛文龍說得沒錯,關鍵是政務官員太少,以前都是粗放式管理,郭大靖制定的計劃卻是相當細致周到,就要付出更大的精力。

    陳繼盛也累得夠嗆,他坐鎮金州,更想搞得好好的。每天不是盯著田地耕種的進度,就是調派軍隊人手,幫著安置移民。

    “要不,把大靖召回來?”陳繼盛試探著建議道:“他作的規劃,應該能夠更熟練。”

    毛文龍搖頭,說道:“南關防線不能馬虎,留他在那兒,本帥才放心。”

    陳繼盛坐了下來,說道:“總體上來看,還是能夠令人滿意的。大帥也不必強求盡善盡美,幾百萬畝田地,已經大大超過了預期。”

    計劃中第一批移民的總數是六萬多,皮島、云從除了少數軍隊眷屬,幾乎全部遷來金州;各島也多是按照本島的耕地數量,留置百姓。

    再加上近兩萬的駐守軍隊,耕種將近千萬畝的田地,確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當然,只是開墾耕種和秋天收割時比較繁重,平常的田間管理,就要輕松很多。

    盡管繁瑣又費神耗力,可想到秋天千萬畝的收獲,毛文龍就感到振奮。如果風調雨順的話,按照平均產量來估算,東江鎮軍民自給自足也大有希望。

    要知道,毛文龍冊報朝廷是十五萬軍民。實際上,從東江開鎮以來,接納轉運的逃難遼民總共不下百萬。

    因為海島承載有限,很多遼民都前往了內地,其中山東和北直隸最多。

    比如天啟三年,太仆寺卿兼河南道御史董應舉,經理天津至山海關屯田事務時,一年時間內便安置東北流民1.3萬戶。

    即便如此,不斷有剃頭遼人從建虜統治區逃出,東江鎮軍民現在也有二十多萬人口。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同县| 财经| 渭南市| 文山县| 肥西县| 苍溪县| 阿瓦提县| 高邮市| 石渠县| 五家渠市| 苍南县| 广饶县| 浦县| 金秀| 马边| 贵德县| 门头沟区| 京山县| 德庆县| 昌都县| 泾源县| 平泉县| 河津市| 孟连| 武清区| 西乌| 泽普县| 黔江区| 松滋市| 蒙城县| 喀喇| 河池市| 英德市| 抚顺县| 天门市| 阜宁县| 慈利县| 文成县| 罗江县| 宜兰市|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