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耶律景決定,將他率領(lǐng)的遼精銳騎兵一分為二,朝沈逸轉(zhuǎn)過去的方向悄悄的包抄過去。 道理其實很簡單,既然耶律景大膽的作出決策,打算反伏擊沈逸的主力兵馬,那么,他自然也留有足以應(yīng)付危機的后手。 說白了,北遼立國之后,國力之所以日盛,納蘭君集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和中原那些逐漸墮落腐化的皇族不同,耶律景能有今日之地位,純粹是靠無可辯駁的顯赫軍功,而不是所謂的皇族身份或是裙帶關(guān)系。 大軍跟在耶律景的身后,除此之外,另有三千輔兵隨行。 耶律景考慮得十分周全,大暴雨天氣高貴的遼勇士們無法挽弓搭箭,難道中原人們就可以了么? 退一萬步說,就算是半道上中了中原人的詭計,倉促之間哪怕是打不過,也完全可以縱馬從容撤走吧? 耶律景領(lǐng)著大軍,想要繞到沈家軍的前頭提前設(shè)下埋伏。 然而,沈逸卻早已經(jīng)把部隊散開在了耶律景的必經(jīng)之地上,就等著耶律景領(lǐng)兵追過來。 距離大道大約十里,一個不起眼小村莊里,章鵬飛抓過水囊仰起脖子猛灌了一通,然后大聲問隨行的參議官:“遼狗都到了沒有?” 隨行的參議官拱手稟報說:“回大人,遼人的前鋒已經(jīng)過去了,只是主力至今尚未見蹤影。” 章鵬飛狠狠的跺了跺腳,罵罵咧咧的說:“該死的遼狗,要過早過,不過拉倒,免得讓老子揪心。” 自從跟隨沈逸以來,章鵬飛一直默默的惦記著立一個天大的奇功,為將來的從龍之功添磚加瓦。 章鵬飛扭頭看了看,一直靜靜坐在馬扎上看軍報的本營都監(jiān)――李康泰,眨了眨眼,問他:“老李,你覺得遼人會不會上當(dāng)?” 李康泰沒有抬頭,淡淡的說道:“來或不來,咱們都要承擔(dān)追擊的重任。” 唉,這已經(jīng)是第不知道多少次了。 李康泰不管何時說話,都學(xué)足了沈逸的架式。 不緊不慢,理智得令人感覺到壓力山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