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要好生看一看,是否他真的有疏漏之處。 要是沈羲和真的運來了糧草,他的罪責便大發了,那些被他壓榨賑災的富戶定要聯名上書聲討他,這些被他征用了的公糧,少不得日后還要以朝廷的名義彌補回去,才能平息民怨。 他這是給陛下出了一道大難題! 蕭長彥仔細研究了整個文登縣乃至周邊的路線,確定是不可能還有路能夠大量運送東西,才松了口氣。 “你去將縣內糧食藥材等物的儲存數量散步出去,再把太子妃對我借富戶周濟百姓之事不滿,借此令我不可再干預賑災的事兒也讓他們都知曉。”蕭長彥吩咐, 幕僚眸光一亮:“諾。” 蕭長彥在煽動百姓給沈羲和施壓之際,蕭華雍上奏的折子也謄寫到了布卷上,綁在了宮里的信鴿上,現在文登縣想要遞消息,還真只能靠著信鴿。 信鴿的速度也極快,當日就遞到了祐寧帝的手上,祐寧帝看了之后面不改色,沉吟了片刻就召集了幾位大臣。 沈羲和要求陛下下旨,以仁義之名,昭告天下,為登州解難,籌集糧食、藥材、布匹等物,這個法子祐寧帝倒是很滿意,因為國庫已經拿不出賑災之物。 家國興亡,匹夫有責。 世間不乏仁義之師,祐寧帝倒也沒有覺著如此是令朝廷蒙羞,畢竟朝廷已經援助了登州一次,朝廷也不能挖干來供應登州。 祐寧帝可以帶著文武百官先做出表率之舉,如此一來籌集物資不難,難得是要如何運入文登縣? 蕭華雍的來信未曾言明,但既然他敢提出要東西,自然不敢讓這些東西打水漂。 祐寧帝也研究了一番輿圖,終究是想不出法子,抱著一份期待之心,想看看沈羲和的能耐。 是,沈羲和的能耐,這份奏疏雖然是蕭華雍遞來,但字里行間全然不是蕭華雍的行事作風,不止祐寧帝,就連相繼瀏覽了一遍的幾位大臣,以崔征為首,都覺著這是那位東宮妃的手筆。 這才剛拿到后宮大權,就迫不及待要給東宮增添聲望與民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