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楊默睡著的這一天,太原城內發生了很多事。 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著王家府邸之中發生的斗詩會,以及那位平陽來的詩仙被楊默殺死的事。 而且很有趣的是,不管是誰再說起楊默,全都以楊公子代指。 國公府的贅婿、沒骨氣的宗室之類的代號瞬間消失的干干凈凈,似乎從來都沒有在太原出現過一般。 也許是因為有人真的去翻閱了北隋律法,發現楊默說的構陷、辱沒宗室確有其事。 也許是因為他當眾殺了宋之問,卻毫發無損。 又也許是因為王家對楊默的態度,讓人浮想聯翩。 但不管是參加老夫人壽宴的鄉紳士族,還是那些后來進去的文人士子,回去之后,全都談論著今日發生在王府中的事。 與會的參與者也好,還是聽到這件事的其他人也罷,說來說去,最后全都認同,楊默這位落魄的宗室子弟,有先祖之風。 甚至有人說詩仙之名,應該非他莫屬。 世間的事,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在短短的時間里,它會發生兩種極端的變化。 也就是所謂的反轉。 原本受人唾罵的,瞬間變成受人敬仰的。 原本被人瞧不上的,瞬間被所有人追捧。 別人都在唾罵的時候,你不唾罵,便是不合群。 別人都在追捧的時候,你不追捧,又是不合群。 不合群的人,下場一般都不怎么好。 因此雖然太原城內依舊還有些人對楊默保持著固有印象,但是在強大的輿論下,他們的心境也發生了變化。 甚至有人在心里也不敢對楊默輕視。 也許,這就是物極必反最現實的表現。 當然,還是有人懷疑那些詩詞并非楊默所作,畢竟二百多首詩詞,不管是從風格還是遣詞用句,甚至詩詞的語境全都不同,還有截然相反的。 而且楊默還親口說了,許多詩是誰誰誰所寫,但并沒有任何人聽說過這些名字。 這種理性的分析言之有物,而且在邏輯上是說得通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