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招聘-《1911再造中華》
第(1/3)頁
徐州城街頭排起了長龍,大批衣衫破爛、面有菜色的男子排著歪歪扭扭的隊伍,焦急地等待著。
陰沉的天色下,隊伍艱難地往前挪動著,等得焦急的人踮起腳尖往前方張望,想看看還有多少人排在自己的前面……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東望不到頭,西望不見尾。
不時有人怒罵:“別擠!再擠蛋黃都給擠出來了!”
“日你先人的,趕著去投胎么?別擠!”
“我日你娘,人家招礦工,你個毛都沒長齊的娃娃擠個毛線,這是你能干的活嗎?一邊去,別瞎添亂!”
“嘴邊沒毛怎么就采不了礦了?我告訴你,我家世世代代都是開擴的,我還沒學會走路就先學會扒拉礦石了!”
“吹牛不打草稿!”
“后面那幫孫子,我警告你們,別再擠了啊,再擠我嫩死你們!”
……
整個招募現場比菜市還要嘈雜,看得負責招募的工作人員眉頭大皺,卻又毫無辦法。這些前來應聘的家伙,徐州人只占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都是從淮西、河南、山東那邊逃荒過來的,在徐州這邊打短工甚至乞討為生,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找到一份穩定點的工作,吃上飽飯。只是,這談何容易?前段時間李思明在徐州大辦農場,給大家帶來了希望,但是農場能夠容納的人口也是有限的,李思明已經將標準降低到每戶四十畝田了,而且提前將配套的工廠工作崗位也給算了進去,也只吸納了十五萬戶人口,而且這些名額大半都讓當地人給瓜分了,能留給他們這些外鄉人的實在是有限得很,著實讓很多慕名而來的流民大失所望。
好在現在徐州煤鐵集團又大量招工了,而且開出的待遇還相當高,包吃包住,發衣服鞋祙,一個月能拿到兩塊銀元,如果干得好的話還有獎金。這樣的待遇對于這些已經快要被逼到絕路了的可憐人來說有著莫大的吸引力,消息一出,甭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蜂擁而來,爭相報名,生怕慢了就沒有自己的機會了。于是,招聘現場排起了非常壯觀的長龍,望不到頭的那種。
隊伍極為緩慢的向前挪動著,每當輪到自己的時候,這些飽受生活毒打的憨厚漢子都笑得嘴巴咧到耳根去,甚至激動得連話都說不利索了。好在招聘條件也挺寬松,十八歲以上三十五歲以下,身體健壯,能吃苦,能服從安排,只要能滿足這幾條,基本上都能過關,接下來無非就是登記和簽合同而已。
合同早就準備好了,登記表格也是事先印好的,應聘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婚姻狀況、緊急聯系人……這些信息都要一一登記,造冊保存。登記完之后就簽合同,一式兩份,一旦發生糾紛,雙方都可以拿出合同來對簿公堂。總之,整個程序是非常正規的,讓人看著就很安心。
一位剛滿十八歲的少年不斷踮起腳尖往前方張望,焦急地看著前面的人一個接著一個拿到了合同,招聘人員擺在桌上的那沓厚厚的合同越來越少,不禁心急如焚。他是淮南人,兩個月前老家發了水災,父親被淹死了,官府賑濟的糧款都進了地方官吏的口袋,災區物價飛漲,根本就沒法活了。他沒有辦法,只好帶著母親和妹妹南下,跑到蘇北來碰碰運氣,半路上母親也餓死了,只剩下他和年幼的妹妹相依為命,一路乞討,饑一餐飽一頓的逃到了徐州。他本想靠著這一身力氣掙碗飯吃的,可到了徐州后才知道連找一份出賣力氣的苦活都無比艱難,要不是偶爾有富人搭粥棚施點粥救濟饑民為自己積陰德,他和妹妹只怕早就餓死了!
今天必須得找到工作。妹妹已經有兩天沒有吃過東西了,全靠喝涼水撐著,再找不到工作,他們兄妹倆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东县|
原阳县|
黑龙江省|
集安市|
高唐县|
屯门区|
潞城市|
阿拉善左旗|
邻水|
寻乌县|
江津市|
涿州市|
濮阳市|
博白县|
新营市|
东山县|
烟台市|
喜德县|
贡嘎县|
读书|
抚顺市|
奉化市|
乌拉特中旗|
宣恩县|
苗栗县|
海门市|
苏尼特左旗|
葫芦岛市|
阿坝|
塘沽区|
泽普县|
宿州市|
大宁县|
宜春市|
甘南县|
砚山县|
思南县|
双柏县|
额敏县|
多伦县|
黑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