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實驗結束,王瑾滿意的點了點頭,又將目光投向另一排的狗籠。 相對貓來說,狗比貓要親熱的多了,可能是天性,或者是馴養的緣故,這些籠子里的狗狗在王瑾走近時,會主動的靠近籠子前吐出舌頭,發出‘嗨嗨’‘嗚嗚’等嗚咽聲,像是極有靈性似的。 但王瑾仔細試探著說出心意之語,卻發現沒有一只真正聽的懂他的話,全都只是習慣性的討好著他而已,而這顯然不過是店主的后天訓養而已。 “貓比狗要更有靈性嗎?呃,嗯……某種意義上還真是如此?!? 有人說狗忠誠,狗最具有靈性,但實際認真想想,單以靈性而論,而不是忠誠來說,貓比狗要聰明的多,也有靈性的多。 狗忠誠之初在于從小喂養后,形成了慣性,知道人類是飼主,所以除非主人拋棄或者虐待,不然狗是不會離開的,所謂的忠犬大半緣于此,但換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何常不是一種愚笨與木訥。 貓則不同,貓比狗好養,也好伺候,狗需要每天遛,而且狗相對較臟,貓不需要遛,且愛干凈。 最主要的一點是,貓只有在幼崽時黏主人,長大后就變的自主,幾天不去管貓,貓也不會覺得寂寞,性格獨立,而狗從小到大都是黏人,時間久了其實是很煩人的。 如果狗真有靈性的話,必然知道不該這么做,所以說狗相較貓是蠢笨的。 貓成年后,更有一定幾率變成野貓,從此離家出走,成為一只象征著自由的貓…… 好吧,這種既視感是不是很像人類養育的子女成年后獨立出去的感覺呢? 貓的靈性與聰慧就在于此了,它們是懂得追求自由與獨立的生物,當然,你也可以說是野性。 簡單的實驗很快過去,王瑾確定了結果,狗接收不了,也聽不懂王瑾的心意之語,而貓則部分能聽懂,且限于一些較有靈性的幼貓。 實驗進行到這地步,算是收獲滿滿了,還剩下的一些疑慮與猜想只有兩個,一個是成年貓咪中靈性較高者,是否有聽的懂心意之語?比如一些活的很久的老貓,都說貓老成精,也不是空穴來風。 還有一個是考慮到除了貓狗以外,其它大中小型的動物,比如牛羊馬之類的動物是否也能聽懂呢?其中重點的對像就是牛與馬,兩者都是古代傳說中有靈性的動物。 但探究這個對王瑾來說沒有意義,更沒有利益,是的,利益,心意之語的神奇稍微想想的話,可能能帶來一定的利益,只要用的好的話。 “看的怎么樣了,想要買哪一只貓呢?” 店長此時已經上了二樓,笑吟吟的客氣問著。 “就這只黑貓吧,多少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