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豆腐會有區別嗎? 答案是一定的,豆腐制作過程中,關于大豆的選擇,水的使用,以及磨豆子過程,煮豆漿的過程,包括關鍵最后點豆腐的一些手法。 甚至是點豆腐時,當天的溫度、濕度都可能會對豆腐成品造成影響。 而美食最終所比拼的東西,往往不在于廚藝,而在于對食材的選擇上。 這個不單單是要選擇好的食材,而是在于要懂得不同食材特點,能夠根據食材本身特點,再通過烹調的手段,將食材的特點展現出來。 通過烹調過程將食材最佳的滋味呈現。 馮識辛和楚勇兩人都做的麻婆豆腐。 可以說兩人的烹調過程都沒有任何的不妥,在不同的細節上,兩人也都是盡顯各自的手段,以求把麻婆豆腐做到一種極致。 事實上,兩人也確實都做到了極致。 馮識辛用熱鹽現焙花椒,以發揮出花椒絕佳的香味。 楚勇冰水浸手后,捧起豆腐在手上切塊,以求讓豆腐烹調前,不會被手掌溫度改變豆腐的滋味。 可以說兩人的這些細節,都已經做到非常好。 如果兩個人遭遇到八強里任何一位對手,憑借他們今天這一份《麻婆豆腐》,他們都可以毫無爭議地晉級四強。 只不過,因為兩個人碰到了一起,所以注定他們只有一個人能夠成為四強。 而這個人最終是馮識辛。 楚勇品嘗了馮識辛的麻婆豆腐后,一瞬間便明白了自己確實是輸了。 最后,楚勇還是輸在最根本的東西上,輸在豆腐上。 兩人都沒有用主辦方提供的豆腐。 原因并非是大多數人所想,是覺得主辦方提供的豆腐不好。 實際上,兩人不用主辦方提供的豆腐,原因是主辦方提供的豆腐都是成品,并非是當天現做出來的豆腐。 兩人都為了追求豆腐足夠的嫩滑,所以沒有用主辦方成品豆腐。 他們分別是在前一天親手做了一塊豆腐。 但也就是親手做了一塊豆腐,也是讓兩個人分出了高下。 楚勇是用了很現代化的方式,用機器去打了豆漿,然后過篩后煮開,降溫后進行了點豆腐。 但楚勇所用的凝固劑是葡萄酸內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