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于夏咬了咬嘴唇,起身離開餐桌,客廳一角傳來干澀的輪子滾動和塑料接觸木地板的碰撞聲,沒人說話的時候,又出現(xiàn)外婆的聲音,“小時候啊,家里的橘貓,小爪子不老實(shí),弄臟阿爹的報紙,夏日里頭還被阿爹追著打。” “是說外婆在蘇州的時候嗎?”林然聽到自己的聲音且在心里尚未溜出靈魂,闖入別處世界。 用力喘氣的聲音,越努力越無助的哮喘發(fā)作。于夏回來了,手上捧著一本書,熟悉的表情,前一晚還曾出現(xiàn)過,一部分空氣捏成皺縮的球,打包防震的氣泡塑料膜,用手一捏,還以噼噼啪啪的聲響,爆竹似的。 “這本書是你的?”林然問到一半,牛津英語詞典般厚度和顏色的書已經(jīng)塞到林然手中,他無辜捧住,更不真實(shí)的感覺伴隨書的味道沖淡了室內(nèi)原本的食物余香,穿梭于林然的血管和神經(jīng)之間,自報家門——這本書至少存在了半個世紀(jì)。 方才還在討論房子的事,于夏為何突然拿出書來,痛苦的表情蔓延,從一個人緊張到兩個人。 書名和書封共同沉積了時光,變得灰蒙蒙又暗沉,四角卻十分平整,也許比半個世紀(jì)更為久遠(yuǎn),直覺如此告訴林然。 對書的感覺并非天生,而是從小潛移默化養(yǎng)成的,氣味、色澤、紙張的觸感,尤其是氣味,紙張沉淀和凝鎖的時光并非關(guān)在牢籠里與世隔絕的冷漠,而是交換著楊柳依依醉春煙,裊裊秋風(fēng)數(shù)葉紅,生且有知的神秘。 “是《魯迅全集》?” 于夏仍舊不安,點(diǎn)頭,動作膽怯,并沒有魍魎躲在暗處,她卻因害怕而繃緊,靈魂無可舒展。 于夏塞給林然的是《魯迅全集》第十一卷,1938年,也就是民國27年出版,紅布書封已經(jīng)褪色,燙金字褪色成松淺的銀,落日余暉的淺橘和舊年月華的陸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