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然可沒有開書店的天賦哦。” 不知躲在何處的祖母又發出笑聲,是啊,他沒有天賦,從來也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會開書店啊。 外公當初為什么會經營一家小書攤呢? 這個問題老人在的時候應該問一問的,可是卻總以為是理所當然的事,現在想起竟然有很多疑問。外公究竟是哪一年開始經營書攤的?外婆當初是支持還是反對呢?那時候母親的想法又是什么? 想到母親,林然看向于夏,母親和于夏一樣,完全不喜歡看書,只不過母親似乎是單純的不喜歡看書也不喜歡看到書,于夏更嚴重一些,看到書就會出現驚恐發作,嚴重的時候可能暈倒。 單純閱讀困難癥的人林然倒是了解一些,上學期間班上有同學因為閱讀困難而長期成績落后,同學為此十分苦惱,父母和老師也很無奈,前往醫院問診治療,效果并不顯著,幾乎可以用完全沒有效果來形容。 無法閱讀整段文字,一看到整段出現的文字就會渾身緊張,背后冒出汗來,也無法從容閱讀一整行中文字,一旦閱讀啟動,大腦就開始雜亂地打起架來,神經亂作一團像打飯的仙人掌扎在膝蓋和手掌上。 母親似乎沒有這類問題,于夏看起來也和這種情況不同,她們對書似乎存在一種恐懼,與閱讀能力不足無關,至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林然一點頭緒都沒有。 于夏這邊也許還能交流幾句,只要對方不覺得自己是在打聽私事,或者說對她的人生感興趣之類,可是母親那邊就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問個明白,完全只能是各種感覺堆砌而成的混亂畫面,康定斯基的抽象派作品那般無法還原到具象。 隔閡在母親和祖母之間的陌生感難道與母親討厭書有關?望女成鳳的祖母因為母親不習慣讀書從此生出隔閡,母女之間再也不能貼心交流,久而久之,在表面的平靜和諧之下,林然被放在外婆家和老人一起生活,一住就是十多年,母親拉著父親住在他處,林然的童年可以說也算是父母缺席的童年,這一切直到林然讀大學才發生轉變,高三那年回到父母的住處,暑假后就開始住宿生活,說到底,更親近的還是祖父和祖母啊。 但是對他們的生活,那種林然身處其中的生活,此刻,他發現自己全然不了解。 那些躲藏在米色簾布后面的書,是不是比他知道的更多? 書沉淀的歲月以何種方式將秘密收藏又會在何種際遇之下如春日梧桐葉芽一般悄然長到人們眼前。 “如果不收錢我回去要怎么和奶奶說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