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蒙毅得了門客的點撥,自然知道該如何處理這件事了。 但是在他大肆招攬原先的六國士人進入秦國這一最高級別,可直接面見皇帝的官吏組織之前,他得問過皇帝。 這件事情,非同小可。 秦吏,聽著名字并不覺得有什么特殊高貴之處,但是他們寫的奏章,卻要直接呈遞給皇帝,不僅如此,他們每個人都應該保證誓死效忠于秦國。 這個秦國,可不是如今的秦國,而是真正的秦人的秦國。 說到底,廷尉蒙毅也對六國人士人并沒有多少好感,尤其是當他們滅了六國之后,六國遺族對大秦帝國的反抗,多有發生。 現在,要把這些人放到秦國的官僚基層隊伍里,那豈不是引狼入室嗎。 蒙毅猶疑再三,還是趕在日落之前趕入咸陽宮去見了二世。 “陛下,三百秦吏,可比十萬大軍難湊。若非得保證三年后秦國的秦吏人數增加三百人,除非皇帝陛下肯在昔日六國之中挑選曾經在官府為事的人。” 秦吏,就是政府官員。 熟悉秦律還不夠,關鍵還是要會處理政務,而且年歲非四五十,不足以服眾。 廷尉見二世面色凝重,似乎是在對此事重新考量,他便繼續乘熱打鐵。 “陛下,臣擔心,若是按照這種方法,那就難以保證這些人對陛下是忠心不二的。先帝在位時,雖然每個郡縣所派去的秦吏人數少,還輔佐以當地原有官吏處理政務,但是說到底,陛下始終沒有信任六國之人,并沒有將真正有實權的位置給予這些人。” “按照臣的法子挑選訓練秦吏,那可就意味著,陛下要將地方治理的權力,分出一部分交給原有的六國人。” 六國人對秦國有敵意,秦國對六國人也不信任。 但是統治者的現實需要迫在眉睫,顯然這兩種狀況必須都得加以消除。 官吏不夠,這是個死局。 這可不像是其他問題,可以通過提拔一個少不更事的年輕人達到建立內朝的目的,也不是弄點腦子稍微費點力氣,冒些風險就可以弄死一個帝國的支柱,做點犧牲就可以解決的了的。 這是扶蘇第一次遇到這么棘手的問題。 雖然很多時候,扶蘇覺得他的過去十年過的太過平平無奇,但事實上,這恰恰是他這一路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體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