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是似乎是某個古老的寺廟,它那由巖石構成的墻壁上承載的是曾經的輝煌和現有的榮光。 并不顯得奢靡,但卻另有一番凜然的風度。 大大小小的光頭就這樣盤坐在寺廟之中,低吟著歌頌神明的經文和進行著祈禱。 塵世的喧囂在這里止步,凡物的糾纏在這里斷絕,時間也變得緩慢和溫和…… 盡管物質的貧瘠困擾著僧侶們的肉體,但是精神上的洗禮卻讓人感到格外地滿足和沉醉。 眾僧侶們在這源于神明信仰的圣地里面修行著,他們向往的是達到神明那超凡脫俗的境界。 “辛勞困苦,皆是考驗;貧窮傷病,皆是磨礪……” “神在注視著我們,祂賜予吾等以鞭撻和高歌……” “要忍耐,要匍匐,因為神在注視著我們……” “神明之下皆是羔羊,唯有牧犬能夠聆聽神明的聲音……” “神的意志指引著我們,而我們所要進行的就是服從祂,毫無保留的……” 而就在這個時候,位于僧侶中的一個六臂光頭猛然睜開了眼。 他的瞳孔中似乎泛著一絲金色,這讓他與周圍皆是白瞳的僧侶看起來有些另類。 不過這些白瞳的僧侶皆閉著眼,除了站在臺階之上的那個身著同款白色僧袍的僧侶之外: 他是所有僧侶中唯一睜著眼睛的,因為他傳達著神明的意志,也背負著所有僧侶的飲食。 因為那些閉目的僧侶無法便捷地自由活動,他要將食物送到每個僧侶的手中。 或是饕餮大餐,或是稀粥殘葉,皆由他來送達。 而他送達的,亦是被賦予神明之名。 “為何睜眼,僧侶?” 就在這個時候,那個白袍僧侶直視著易秋肅穆地說道。 頓時,整個寺廟之中變得一片寂靜。 那些閉目的僧侶皆看向易秋,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分辨的,或許是閉目的僧侶之間擁有某種同類的感應。 易秋沒有回答,他站起身。 本就處于超大型狀態(tài)的他在眾多盤坐于地的僧侶中看起來異常醒目,而這也讓他顯得更加格格不入。 某種難以想象的偉力壓抑著易秋的意志,但是哪怕它將浩瀚的心靈之湖都壓制到湖底。 但湖仍然存在,當它由凡物的混沌形態(tài)轉化為浩瀚之湖的那一刻,永久性的改變便發(fā)生了: 那是本質的變化,是心靈最為決然的選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