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嚴老教授向江予桐娓娓道來,只要對比著看,很容易就能讓人分辨出,哪是綠孔雀,哪是藍孔雀。 看著視頻里的那對綠孔雀,老嚴簡直愛不釋手,如同在看一件至寶一樣。 畢竟這是僅僅剩下不到二百只的珍稀動物,看一次少一次,下一次看到,還不知道是什么時候,甚至都不知道,是不是還有下次了。 可不是嘛,幾年前,人們在長江里拍攝到了一只白鰭豚,那時候被驚人天人啊,給起了多少外號? “微笑天使”、“長江女神”、“中華豚”等等,都表明了對這種僅剩的生物的喜愛。 然而,短短幾年過去,現在白鰭豚已經絕跡,微笑天使無處可尋,這就是近幾年之間的事情,如何不能讓人扼腕? 如果人們繼續不當一回事,這僅剩下的不到二百只的綠孔雀,或許也要步其后塵了。 嚴老告訴江予桐:“有一件小事情,你們可能沒有留意過,98年,著名滇省舞蹈家楊麗萍,憑著一曲《雀之靈》一舉成名,她所模擬的孔雀,就是綠孔雀,而不是這些常見的藍孔雀。” 江予桐一愣:“嚴老,您連這個都知道?” 這不是娛樂八卦嗎?還是二十年前的陳年八卦。 嚴老教授笑笑:“剛好知道一點點。唉呀可惜呀,那時候98年,綠孔雀的數量還不少,起碼比現在多,想要找到綠孔雀,模擬動作也容易,現在呢,怕是很難尋到嘍。” 他的笑容,苦澀居多,滿眼盡是無奈。 江予桐看著嚴老教授,一時間有點感慨,怎么說呢?在這樣一個現實社會,人人都很忙,沒幾人能對環境問題這樣的痛心與揪心,一時間,她也諸多感慨。 嚴老教授還跟她講了一些關于綠孔雀的冷門知識。 在我國古代,綠孔雀曾經遍布我國長江以南地區,是中國神鳥——鳳凰的原型。鳳凰是并不存在的生物,很多鳳凰的畫作,都是參考著孔雀而畫的。 因為被捕捉后的綠孔雀,往往會被進貢給皇帝,因此又叫“帝綠孔雀”。 在漢語中,孔雀就是指綠孔雀。清代三品文官官服上的鳥類即綠孔雀。 綠孔雀原產于中國和東南亞,而藍孔雀原產于印度和斯里蘭卡,在很晚的時候才被引入中國。 在古代中國,絕大多數中國人是沒有見過藍孔雀的,而綠孔雀卻曾在中華民族的腹地廣泛分布。 藍孔雀又名印度孔雀,藍孔雀是印度的國鳥。在印度教神話中,孔雀是梵天等神明的坐騎,佛教神話中更是有孔雀大明王菩薩這一形象,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孔雀明王的傳說包括整個佛教的文化來自印度,并非我們中國本土的文化。 這兩種生物的保護級別也不一樣,綠孔雀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EN),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不得馴養; 而藍孔雀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低危(LC),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國家林業局支持人工馴養的特種動物之一,人工養殖的孔雀也主要指藍孔雀。我們在一些公園、動物園看到的孔雀大多是藍孔雀。 也就是說,人們看到的、吃的,基本都是藍孔雀了。 沒錯,還真有人像養雞一樣的養藍孔雀,甚至還會放到餐桌,也就幾百塊錢一只而已。現在藍孔雀的養殖量真的不少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