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惠陵地宮-《蜀山懸劍傳》
第(1/3)頁
就聽轟轟作響,石門緩緩打開,眼前開闊無比,一個碩大無比的“地下宮殿”映入眼簾……
這個“地下宮殿”如同楔形漏斗,上面寬闊,下面窄小。地宮墻壁上布滿了壁畫,在地宮的底部,安放著一個巨大的木槨。木槨的周圍立著十幾個巨大的青銅鼎,鼎身古樸厚重,似乎是上古之物。
白復和唐離從地宮上方沿著坡道慢慢走向地宮底部,地宮自上而下,以青石璧為界劃分成上中下兩層,分別描繪了天上,人間和地下三個部分。居于中間最醒目位置,一位帝王形象的人錦衣華服,緩緩西行,身后跟著三個面容姣好的侍女,面前兩個男子跪地迎接,擺放著各類祭祀供品悲痛地悼念。
天界部分,畫在地宮墻壁上端最寬闊的地方。就是墻壁中部那位帝王要去往的天上世界了,通往天國的天門兩側是拱手而立的守衛(wèi),另有神龍、神鳥和異獸相襯,顯得天界的威嚴和神圣。地宮墻壁頂端披發(fā)而坐一個人首蛇身天帝,一條紅色的長尾自環(huán)于周圍,這個人首蛇身的神怪是天國主宰,叫“燭龍”,能呼風喚雨,掌管四季晝夜的交替。神怪的左右兩邊分別是一輪彎月和九個太陽,彎月上站著蟾蜍和玉兔,九個太陽藏在扶桑樹中,最顯眼的太陽上還站著一金烏。
地宮墻壁的底端就是地府(黃泉),中間立一巨人,巨人赤身裸體,可能是地神。他雙手托著大地,保護著大地不受侵擾。巨人腳踏專門興風作浪的交纏鯨鯢,胯下有蛇,使人感到陰沉昏暗。
兩人走到地宮底部中央,這里安放著一個巨大的木槨。巨槨是專門用來裝棺木和隨葬品的,其結構十分復雜,形制很像“井”字,它由枕木、槨室、蓋板三部分組成。龐大的槨室放置于三根巨大的方形枕木上。
更神秘的是,在巨槨面上,覆蓋著一幅色彩艷麗的“t形”帛畫,由三塊細絹拼合而成,頂端橫裹一根竹竿,中部和下部四角各綴有青黑色的麻穗兒,橫鋪著像一件衣服。這帛畫構形完美,色彩和諧,畫面浪漫,放在此處,更顯得神秘詭譎。
看到此處,唐離突然扭頭對著白復,問道:“你猜這帛畫是干什么的?這就是招魂幡,用于引魂升天的。出殯時人們用一根竹竿將它高高地挑起,舉在出葬隊伍的最前面,入葬時將它覆蓋在內(nèi)棺上,作為墓主靈魂升天的媒介。”
白復此時精神高度緊張,唐離突然說話,嚇了他一跳。
唐離不理白復的怒斥,繼續(xù)說道:“據(jù)說西漢當時的人,傳承前代的喪葬制度和傳統(tǒng),認為人死后,附在人身的魂魄要與尸體離散。離散以后,成了野鬼,人便享受不到后人的祭祀,還會驚擾后人。因此,必須想方設法使離散的魂魄能夠回來附于尸體入葬墓內(nèi),葬制上叫做招魂復魄。招魂,便是制作招魂幡,讓游魂識別幡上畫了墓主人形象,自己歸來。復魄,便是出殯前將靈柩在家停放數(shù)日,魄也能附體。
一般做法是,靈柩停放在堂上,把畫妥的招魂幡,也叫銘旌,豎在柩前。出殯時,舉在柩前,一路引導到葬地,經(jīng)過祭祀告別儀式,放在棺上。如果有多層棺,則放在最里的一層棺上,隨著下葬,這樣,魂隨幡,魄隨棺,同入墓內(nèi)。t形帛畫就是一種招魂幡。招回的魂,得以升天,魄能入地為安,完成了后人的心愿。”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集县|
汉源县|
西华县|
绵竹市|
广昌县|
平塘县|
海伦市|
玉门市|
分宜县|
吴桥县|
石阡县|
胶南市|
陆良县|
霍州市|
东方市|
康保县|
井冈山市|
石嘴山市|
虹口区|
瑞安市|
睢宁县|
随州市|
景东|
托克托县|
安图县|
贵港市|
祁连县|
涿鹿县|
翁牛特旗|
吉木萨尔县|
永泰县|
南开区|
潼关县|
兴文县|
阳春市|
西安市|
那坡县|
鄂尔多斯市|
蛟河市|
丹东市|
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