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破解殘碑-《蜀山懸劍傳》
第(1/3)頁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閣夜》杜甫
……
就在白復為這些石雕迷醉的時候,雜草叢中一塊殘缺的石碑躍入眼簾。
石碑分為上下兩段,分別刻有兩種古怪的符號,在外人看來,這些符號宛如某種遠古的圖騰。
石碑最上面的符號有十四行,這些符號像一個個小釘子,似乎是某種楔形文字。這段符號句首和句尾都已缺失,很難破譯。
石碑下段的符號有三十二行,其形非籀非篆,是一種從未現世過的上古文字。文字線條多直線,直落直起,中間稍粗,兩端略細,顯得瘦勁挺拔。
字形以長方形為主,方圓結合,開合輯讓,象形圖畫,古拙生動、形象逼真。
這兩種符號對旁人而言,如同天書,深奧難明,但白復見之,大喜過望。因為石碑下段的符號正是相州小屯出土的龜甲獸骨上的符號——殷商早期文字。
徐太傅曾經讓白復牢牢記住每一個殷商文字所對應的漢字。
而石碑最上面的符號白復雖不認識,但并不陌生。這些楔形文字正是白復在坎鼎和巽鼎上都見到過的金色古篆——屬于神的文字。
從石碑文字排列看,字間雖有疏密變化,但上下兩段行字貫串、大小相依、左右相應、錯落有致。字跡結構,回環照應,井井有條,應該是記載內容的篇章。
白復反復推敲,覺得石碑上這兩種文字說的應該是同一件事。自己通過甲骨文字和漢字對應的錨定位置,說不定可以推斷出金色古篆!
想到這里,白復一陣狂喜,顧不上回巴蜀會館休息,挑燈夜戰。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白復沉浸在破譯楔形文字的樂趣中。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首市|
洞头县|
唐河县|
无锡市|
昌邑市|
临沭县|
吉首市|
内黄县|
平原县|
大城县|
尼勒克县|
雅安市|
伊春市|
三门峡市|
南靖县|
河津市|
南宁市|
依兰县|
嵊州市|
凉城县|
长沙县|
仲巴县|
临江市|
梧州市|
六枝特区|
吉林省|
会宁县|
贵港市|
临颍县|
博客|
六安市|
宁陵县|
余江县|
青川县|
习水县|
舒兰市|
株洲市|
佛冈县|
南江县|
浠水县|
盐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