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百章 摸金校尉-《蜀山懸劍傳》


    第(1/3)頁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閣夜》杜甫

    ……

    大江幫弟子將座船行駛到瞿塘峽左岸,泊舟崖側懸棺藏處,白復抬頭一看,懸崖陡峭,壁立數百丈,飛鳥不能棲。崖穴間高不可升,有一黑色之物插在崖間,遠見長數尺,如同黑色木炭。

    座船繼續行駛數百米,赤岬山下風箱峽,千仞絕壁上,懸棺迭置如鳥居巢穴,密密麻麻、層層壘壘。這些懸棺形如木匣、風箱,仰望色如朽木。

    這些懸棺看似雜亂,零零散散,三個一群,五個一組,在崖壁上交錯縱橫、錯落分布,實含奇門遁甲之奧秘,正是墓葬風水中的雁渡寒潭布局,正所謂‘雁翎縱橫、九轉千回’。

    白復對墓葬風水只是略知一二,不知懸棺做此布局有何講究,目的為何。

    白復仔細觀察,這些懸棺葬有數種安置方式:一是“木樁架壑式”,將棺木一頭置于巖洞中,另一頭則架于絕壁的木樁之上。二是“天然洞式”,將天然巖洞或巖縫修整,置棺其內。三是“人工開鑿式”,在臨江崖壁之上開鑿橫龕或方洞,置棺其內。四是“懸崖木樁式”,在崖壁上開鑿橫向數個小方孔、嵌入木樁,然后置棺其上……

    白復問道:“這些懸棺是怎樣擱置上去的?”

    阮舟行回道:“據老人講,方法有三:若山頂有合圍大樹或巨石,則自山頂垂繩,于臨江崖壁半肋鑿龕,從山頂懸索下柩。

    二是沿巖壁修道鑿穴,將死者葬于洞穴,葬后將其通道毀掉。三是從山腳用木搭架,用轆轤絞盤升降,將棺木置于洞穴中,葬后將木架撤掉……”

    近日事發懸棺葬,山頂皆無合圍大樹或巨石,無法懸索垂繩;白天查勘,也無用木搭架,修筑鳥道棧道的痕跡;而且巖壁平滑堅硬,攀援用的飛虎抓等鉤鎖也無下腳之處。

    對岸高山倒是有不少松柏巨樹,但帶繩鉤弩從對岸射來,如同飛虎爪一般,無法射入巖壁固定。所以說,兩岸唯有飛鳥能渡。”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城县| 石楼县| 巨野县| 肃北| 鹤庆县| 金阳县| 惠东县| 定西市| 蕲春县| 库车县| 黄龙县| 闻喜县| 桃园县| 安阳市| 和顺县| 怀来县| 汝阳县| 西和县| 和硕县| 新邵县| 陇西县| 西乌珠穆沁旗| 拉萨市| 肇源县| 原平市| 肥东县| 临江市| 靖西县| 内乡县| 墨竹工卡县| 平定县| 巴彦淖尔市| 丰县| 融水| 五大连池市| 衡南县| 玉田县| 政和县| 高邮市| 安福县| 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