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平定烏桓,遷被俘虜的漢人和幽、并二州的烏桓入內地。” “你的詩篇,在后世更是人人皆會背誦一兩首。” “這般功績,后世人們皆是記得的。” 伏君的這番話,也是他對曹操的事跡完全了解之后,做的一個總結。 此時他一氣呵成,說完之后,平靜地看向曹操。 曹操聽罷這些,不由得仰天大笑。 “哈哈哈!” “我曹操曾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現在看來,天下人并未負我,至少,后世之人,不曾負我。” 曹操大笑結束,便問道:“既然你也知曉那些,那你為何又要問關于鄴城的事?” “因為在后世,無數前人的建筑都損毀了,而我華夏之人又喜歡對古時的建筑喜愛無比。無數人前往他國要看什么我華夏的古風,但據晚輩所了解,那些并非我華夏的古風,故而,今日借機向曹丞相你討教一二。”伏君鄭重地請求道。 而此時,在直播間,彈幕格外的精彩。 “居然是問鄴城的事嗎?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 “這波是緊跟時事了屬于是。” “君哥莫非是在暗示某地的東瀛風情街嗎?” “不是說東瀛的京都都是模仿我華夏大唐的嗎?聽主播的這語氣,難道不是嗎?” “我還不知道曹丞相居然有參與鄴城的設計哎!厲害,果然這些牛人總是比我們想象中的要牛得多。” “主播是真有了解嗎?還是想要跟風?我很懷疑!” …… 在各種各樣的彈幕飛過的時候,曹操則是一臉的嚴肅。 他嚴肅地問道:“要看我華夏的古風,還要去他國嗎?” “是的!因為我華夏這方面宣傳的太少了,而別國宣傳又多,便有人被迷惑了。有一國自稱我華夏的古韻在他國,有一國要搶奪我華夏的傳統去申遺。晚輩希望從丞相你這里多了解一些,也好對外宣傳。”伏君正色道。 “是什么國家,膽敢如此囂張?”曹操不悅地道。 “兩個彈丸小國。”伏君道。 “那為何不興兵討之?”曹操反問。 “曹丞相,在后世,我華夏國泰民安,一心謀求發展。不會讓任何一個國家欺凌我華夏,但也不會去對任何一個國家興兵。一旦興兵,無論勝敗,最終苦的還是百姓。所以,我華夏將士只做保家衛國之事,不做侵略之事。”伏君正色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