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趙莼看他氣息略顯駁雜,當是在修行功法上落了下乘,可見不是正道十宗弟子,甚至像是散修之身。只是這回他卻先于旁人,率先解出了經文之中的奧秘,便不得不羨煞旁人了。 他既解出了經文,按規矩,這藏經大殿內的一道關便算是過了。眾人耐不住心頭泛酸,卻看見正殿中央的圖卷向上一抬,畫上男女頓時鮮活起來,衣帶披帛似乎就要飛出紙上,而畫中殿門亦是豁然洞開,向外遍灑金光,飄出陣陣拂面香風。 越是如此,殿中修士便越是妒羨,只恨那解出經文的人不是自己。 “哈哈!”他不住朗聲大笑,手中玉簡亦隨之大放金光,只聽他道,“諸位道友,在下先去一步了!”旋即就見一道金光將此人托起,眨眼間遁入畫卷之中,消失不見了! 此人身影雖是見不著了,可那暢快得意的笑聲卻還在空曠大殿內回蕩,叫眾人聽得心頭急躁。 王芙薰往趙莼身上一望,發現她已然閉眼入定,全然未受外界影響,心下便又是一聲敬服的長嘆。 可她卻不知,此刻趙莼對玉簡內的經文之秘,已是有了新的見解。 在字與文所組成的圖畫中,有山川海河,天地萬物,人影在其中極為渺小,但又是一個核心之處,經文當中的天地之理,匯成了畫中的氣機走向,清氣上升,濁氣下沉,但在經行于正中央的人影之時,卻又如渦旋一般被吸引而去,恰似吐納修行,凡人問道。 趙莼有意去尋那一氣機,將之穿行于天、地、人之間,驟然間,她從中得到了一股氣機走向,初時還算微弱,可隨著趙莼神識的注入與分辨,這一路徑便開始越來越明確清晰。 就在同一時刻,她手中的玉簡也如先前那人一般,開始大放金光,引得旁人注目不已。 無形之中,一道意念明會在趙莼心中,叫她知曉經文解讀并無難易,但想要如何通過此關,卻要看解出經文的深與淺。 這人在天地中,實則是淮樽大能所留經文的第一層奧秘,修士若能捕捉到畫中氣機的走向,便能逐漸勾畫出天、地、人之間的關系來,而這也正是道修的根基所在——明曉自身與天地、與理的關系。 當是交融共生,同存同在。 不過趙莼以為,此當不是經文的全部奧秘,而是通過此關的最低門檻罷了。 任何人只要解讀到這一層次,就能成功通過此關,進入到地宮中更深的地界去,同時也能在地宮之中得到一件寶物。但經文解讀分了深淺,所以通行此關的程度也有區別,那么此關之后拿到手里的寶物,又怎會全然一樣? 蓋因有人拔得頭籌,現下已是離開了此地,殿內多數修士心里,便不可豁免地產生了急躁之念。 趙莼卻不如此,就此關來看,淮樽大能的行事風格實則非常爽快利落,她注重公平,過關的快與慢并不是緊要之處,即便先行一步,也未必能步步當先。 所以這一關看的不僅是悟性,更是求知的道心。 你能從經文中獲得多少,便就能從地宮中獲得多少。 欠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