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施舉映逐一將之看過,末了未發一言,便領起三人入了殿中。
自梅令紜退位,由她繼任掌門以來,前者就以清修之名閉入殿內,算來已有數百年不曾出世,便是自己想要求見,也往往只能得到幾枚符詔傳下。這對外的說法是掌門之位有所更替,門中要事皆已交由施舉映處置,她自不好出面干涉,叫那門中有了二主。不過私底下,梅令紜亦是對弟子坦露了實情。
散仙棄劫毀道,是為天地所不容,故每過三千載便有散仙劫加身,如不能平安度過,就只得一個身死道消的結局,而越是與此方天地締結聯系,那散仙劫的威力就越會向上攀升,此中兇險,梅令紜也不曾有底氣擔保自己能渡劫保身。
到緊要之時,不定還要向已經渡過散仙劫的溫隋請教一二。
是以施舉映領了弟子入殿后,也未曾見得恩師真容,而僅是望見一面水鏡,依稀可從中辯出恩師模糊的身影。
她不做猶疑地向那水鏡稽首見禮,身后弟子更齊齊跪下,低眉垂目不敢抬頭。
良久,才見水鏡之上蕩起一層漣漪,接著便有柔靜平和的聲音傳渡過來。
“此三人資質尚可,如是天元悟道,可盡力一試,不必強求。”
梅令紜何等眼力,不過掃來一眼,便已將這三人的底細看了個清清楚楚,知曉此些弟子雖不能與那等頂尖天才相比,可只要盡心培養,來日未必不能成為宗門的中流砥柱。想那天元悟道何等艱難,她自不認為眼前弟子就能獨出眾人,力奪此等機緣,要說能夠占下一根天元柱來那自然更好,可若無功而返,卻也沒有過分苛責的必要。
她淡淡將施舉映的神色攬入眼底,自也能看清對方心底的野望。三名弟子出身各異,當中只一人是施舉映座下徒孫,另兩人卻都是門中長老的佳徒,可見在遴選弟子時,施舉映并不曾私心作祟,而是真正考驗了弟子的心性與天資才得出如此結果。
梅令紜稍作寬慰,卻又不得不暗含擔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