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4章 膽子大、善折騰是成功商人的基本素質-《超值金版-我貧窮,我奮斗大全集》


    第(1/3)頁

    第14章    膽子大、善折騰是成功商人的基本素質

    有膽識的商人敢作敢為、果斷決策、及時出手,且不怕艱難困苦,因此他們最終都是能大獲成功的優秀商人。

    養成雷厲風行的好習慣

    克羅克是美國頗負盛名的麥克唐納公司的老總。

    有一段時間,公司出現嚴重虧損。

    克羅克發現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司各職能部門經理總是習慣于靠在舒適的椅背上指手畫腳,把許多寶貴的時間都耗費在抽煙和閑聊上。

    于是,他派人將所有經理的椅背都鋸掉,“逼”著他們離開舒適的椅子。

    一開始,經理們不解、不滿,覺得克羅克不近人情。

    不久,他們悟出了老總的良苦用心:椅背鋸掉了,惰性的溫床便不復存在,人的活力與創造力就會重新被激發。

    于是,這些經理紛紛深入基層實地調查、處理問題。

    公司效益隨即扶搖直上。

    不到3個月,公司效益就扭虧為盈。

    懶惰、遲緩、拖拖拉拉是行動的死敵,也是成功的死敵,會使一個人所有的美好理想變成真正的幻想,讓人丟失今天而永遠生活在“明天”的等待之中,會使人養成懶惰的習慣、猶豫矛盾的心態,這樣就會成為一個永遠只知抱怨嘆息的失敗者。

    1998年,張朝陽為了搞到一筆風險投資資金,約定第二天上午9點與對方談判。

    那時候,張朝陽對舊金山一點兒都不熟悉。

    為了不遲到,頭天晚上,張朝陽把舊金山電子地圖下載到了筆記本電腦上。

    第二天,為了趕時間,張朝陽一邊開車,一邊啃漢堡包,一邊看電子地圖。

    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遇上當地工人舉行大罷工,所有的地鐵都停運了,高速公路完全被堵住了,整個公路變成了停車場。

    張朝陽急了,就把車扔進停車場,自己跑步前進,跑了7個街區,才跑到了談判地點--美洲銀行總部。

    但還是遲到了半個小時,所以盡管談判很成功,但最終還是沒有爭取到那筆投資資金。

    因為遲到半個小時,給美國人的印象是辦事拖拖拉拉,連約會都不能守時的人,又如何期望人家給你投資呢?

    古書記載有一則“鄭人賣豕”的故事:一次,一位鄭人前去離家較遠的集市上賣豬。

    當他走到集市時,已是紅日西墜,暮色蒼茫了,恰好被一個收購毛豬的商販見到。

    此人急于想買鄭人手中的豬,于是便上前與鄭人洽談。

    誰知鄭人見有人來買豬,就十分生氣地嚷起來:“你這伙計好不懂事,我從很遠的地方來這里,天又這么晚了,哪里有功夫和你說話呢?”

    豬販子再三勸告說:“生意人的目的是為了成交買賣,哪里還能分天色早晚!”

    但鄭人仍毫不理會這一套,氣呼呼地把豬趕進了客店。

    結果,一樁到手的生意硬是讓他給蹬了。

    至于豬進了店需要花費多少店錢和飼料,他卻壓根兒都沒想一想。

    做生意的目的,是為了盡快把商品推銷出去,加速資金周轉,多賺錢。

    拖延一天時間,就會多占壓一天資金。

    貨長期壓在手中,資金則會減少生息。

    鄭人由于時間觀念淡漠,不了解時間在經商中的重要作用,更不會用時間去實施競爭戰術,甚至還抹殺了時間和經營的關系,把賣豬與時間早晚對立起來。

    就這樣,找上門來的買賣被他一陣吹胡子瞪眼給攪黃了。

    而故事中那位豬販子則很懂得快購快銷可以盡早生利的道理。

    懂得早一點買進,就可以趕早市,等于爭取了一天時間,也等于資金周轉加快了一天。

    利潤率是與資金周轉速度成正比的,周轉快則利潤率就高。

    加快一天周轉,就等于多賺了一天的資金利息。

    唐朝學者李肇的《國史補》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崎嶇不平的山間小道上,一輛載著瓦甕的馱車打滑不前,使得后面幾十輛貨車受阻。

    這些貨車必須盡快趕到前方的一座小鎮,否則,價格要大打折扣,因此大家都十分著急。

    后來,貨主忍不住了,就問前面那人:“車上的瓦甕共值多少錢?”

    對方回答:“八千錢。”

    貨主便叫隨從給那人八千錢,然后叫人將瓦甕全部推下了山崖,使自己的貨車得以盡早到達目的地,賣一個好價錢。

    做生意就是“與狼共舞”,就得必須習慣于“快三步”而不是“慢四步”,“慢四步”的節奏只能會讓自己被群狼吞噬。

    成熟的生意人做人做事做生意都干凈利落,其雷厲風行的風格往往能讓他們得到更多的機會。

    巴魯克是華爾街上的一位傳奇人物,這位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曾經擔任過威爾遜、柯立芝、羅斯福、杜魯門總統等好幾任美國總統的經濟顧問。

    其中,杜魯門總統對巴魯克的評價是:這個人認為自己應該管理整個地球,甚至還能管理月球和土星。

    巴魯克最先只是在紐約的一家小經紀行中干些打雜的活兒,周薪3美元,但他成為百萬富翁卻只用了一夜的時間。

    在他28歲那年的一個星期天晚上,他在旅途中無意聽說西班牙艦隊在圣地亞哥被美國海軍殲滅,這意味著美西戰爭即將結束。

    巴魯克立即意識到,若能在第二天,即星期一黎明前趕回辦公室操作,準能大發一筆。

    當時小汽車尚未問世,而火車在夜間又停止運行。

    為了搶先一步賺錢,巴魯克不惜花大價錢,租了一列火車連夜疾馳,終于在黎明前趕到辦公室。

    在其他投資者還在睡夢中時,他就做成了幾筆大交易,創造了一夜暴富的奇跡。

    中國人常用“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來強調時間的重要性,而在“世界第一商人”的猶太人眼中,時間要比金錢寶貴得多,理由有三點:一是金錢能夠儲蓄,而時間不能儲蓄;二是金錢可以從別人那里借,而時間不能借;三是自己有多少金錢自己知道,而自己的生命還剩多少時間卻無法知道。

    所以,猶太人做生意總是直來直去,快刀斬亂麻,從不浪費時間。

    猶太大亨摩根說:“哪怕只拖沓一分鐘也是天大的浪費。”

    他的經理們都知道他的這種作風,于是向他匯報工作的時候,都必須干凈利落地說明問題,任何含糊和拖泥帶水的報告,都會遭到他嚴厲的責罵。

    摩根和客人會面的時候,會直截了當地問來客或屬下有什么事,然后簡明扼要地交代三兩句重點或大原則,就把來人打發了。

    他還有一個原則,就是與任何人聊天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即使是總統來了,也一視同仁。

    李嘉誠也是因為搶在時間前面工作而獲得了第一次的人生成功。

    他年輕時為別人打過工,床頭上總有兩個鬧鐘,以便準時在早上6時大聲叫醒他。

    而他的手表永遠比別人快10分鐘。

    他這樣做是為了能準時出席下一個約會。

    別人每天只工作8小時,他一天卻工作16小時,天天如此。

    也是從那時起,他已習慣把鬧鐘撥快10分鐘,這樣他可以早點兒起床,爭取時間,盡快開工。

    正是這種雷厲風行的作風,使他的銷售業績遠遠超過其他同事,年僅18歲就被公司提拔為總經理。

    有一次,一個青年畫家拿著自己的畫作請教大畫家柯羅。

    柯羅指出幾處他不滿意的地方。

    “謝謝您,”青年畫家說,“明天我全部修改。”

    柯羅激動地問:“為什么要明天呢?

    你想明天才改動?

    要是你明天死了呢?”

    生意人也應該有這種態度,能馬上辦的事,就立即著手辦理,決不推三阻四、拖拖拉拉。

    世界成功學之父拿破侖·希爾鼓勵人們說:“要成為一名成功人士,你必須積極地努力,積極地奮斗,成功者絕不拖延,拖延者很難成功,永遠都不要對自己說‘明天再去行動!’”

    風險與財富成正比

    公元705年,一代女皇武則天病重,把一切國事交于晚年寵幸的張易之、張宗昌二人處理,只令二人親近,大臣不得近前。

    大臣們擔心二張有篡位之心,焦急地籌劃對策。

    宰相張柬之雖然已經80歲了,決心甘冒風險,出面組織策劃鏟除二張。

    一日,張柬之帶領御林軍500人,徑直闖入武則天的寢宮,隨即將張易之和張宗昌斬首。

    武則天正欲起身,張柬之進前奏報:“張易之和張宗昌謀反,臣已將逆賊殺死。”

    病重的武則天對此無可奈何,只得讓太子繼位。

    張柬之對李唐的再造之功,全歸功于他個人的膽子大,敢于冒著滿門抄斬的風險除掉二張。

    放開膽子如此一搏,保住了唐室,自己也受世人敬仰,留芳名于萬世。

    人生就是一場大賭博,此話一點兒都不假。

    榮華富貴永遠和風險相伴,有多少風險就暗藏了多少成功的機會,而且風險往往是與財富成正比的。

    菲律賓籍華人鄭周敏先生曾經是華人富商,其個人擁有的資產高達130億美元,他名下的土地,更是無法估計。

    但鄭周敏的創業過程充滿傳奇色彩,他的每一項大決策都被他人看成是一次大賭注。

    對此,鄭周敏說:“由于我做了人家不敢做、甚至連想也不敢想的事,因此更容易抓住機會賺錢。”

    他還忠告商人們:“做生意就不要怕冒風險,下了決心就全力以赴。”

    據統計,美國70%的風險投資項目失敗或者持平,而臺灣徹底失敗率不到20%。

    但是,美國風險資本成功后利潤率是60倍,最小也是20倍,而臺灣風險資本成功后利潤率只有6倍。

    從這個統計數據中不難看出,風險大,利潤大;風險小,利潤也小。

    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有成功和失敗兩種可能。

    當失敗的可能性大時,卻偏要去做,那自然就成了冒險。

    問題的關鍵在于,商戰的法則是冒險越大,賺錢越多。

    當機會來臨時,不敢冒險的人,永遠是平庸之人。

    猶太商人之所以是世界第一商人,就是常常靠準確地把握這種“風險”而得以發跡的,大亨哈默在利比亞的一次冒險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當年,有來自9個國家的40多家石油公司參加了利比亞政府的投標。

    實力還很弱小的哈默也得到了兩塊地盤,使那些強大的對手大吃一驚,因為這兩塊地都是其他公司耗巨資后一無所獲而放棄的。

    這兩塊地不久就成了哈默煩惱的源泉。

    他在這兩塊地上鉆出的前3口井都是滴油不見的干孔,僅打井費就花了近300萬美元,另外還有200萬美元用于地震探測和向利比亞政府的官員交納不可告人的賄賂金。

    于是,董事會里有許多人開始把這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叫做“哈默的蠢事”,甚至連哈默的知己、公司的第二股東里德也失去了信心。

    但是哈默的直覺讓冒險進行到底。

    就在他和股東之間發生意見分歧的幾周后,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后另外8口油井也陸陸續續出油了。

    這塊油田的日產量是10萬桶,產出的是異乎尋常的高級原油。

    更重要的是,油田位于蘇伊士運河以西,運輸非常方便。

    與此同時,哈默在另一塊地上采用了最先進的探測法,鉆出了一口日產73萬桶自動噴油的油井,這是利比亞最大的一口油井。

    接著,哈默又投資15億美元修建了一條日輸油量100萬桶的輸油管道。

    而當時西方石油公司的資產凈值只有4800萬美元,足見哈默的膽識與魄力。

    這次冒險使得哈默羽翼漸豐,之后他又大膽吞并了好幾家大公司,成為真正的石油大王。

    一個能賺大錢的商人,必然敢冒巨大的風險。

    商場上一筆生意能獲得利潤的多少,往往與經營者應承擔的風險大小成正比,所擔風險越大,所得利潤越多,這已經是商界的一條古今一理、中外相通的法則。

    香港華達投資公司董事長李曉華,向來拒絕參與任何財富排名,人們不知道他的資產到底有多少,只知道他旗下的幾家企業效益卓著,年利潤高達上億美元。

    李曉華在日本留學的時候,靠代理“101毛發再生精”賺得了了上億元資產。

    之后,他來到了香港。

    當時香港的房地產業波動很大。

    那時候香港房價是跳樓價,給錢就賣,而且連家具、電器都不要了,一概奉送。

    李曉華想,電視機也好、冰箱也好,流水線想生產多少生產多少,而香港就這彈丸之地,唯獨土地、房屋是生產不了的。

    李曉華對香港樓市一定會大幅上漲很有信心,就把公司所有的錢都購買了房地產。

    當時,很多人反對他的做法。

    而李曉華則告訴勸告他的朋友:“這個機會你們還沒有意識到,將來事實會教育你們,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正如李曉華所料,不到半年,香港的房地產已經幾倍往上翻,等他陸續把自己所有的房產拋出去之后,自己的財富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數倍。

    大獲全勝之后,李曉華轉戰馬來西亞。

    他通過關系了解到,馬來西亞正準備修建一條公路,因為馬來西亞發現了一個很好的油氣田。

    只要修條公路,油氣田這個項目就會正式招標,這條公路就會升值,公路兩邊或者公路上的所有土地就會大幅度增長。

    李曉華認為自己的機會又來了,但讓李曉華為難的是這個項目要10多億美金,而他自己并沒有那么多資金。

    于是,李曉華把他所有的資產,包括房屋、車輛等等全部放到銀行作為抵押,然后用貸到的資金,在修公路的土地上買下很多的土地。

    他的貸款期只有半年,如果半年之內馬來西亞不正式上馬油氣田這個項目,他的土地不僅不能增值,還會在一夜之間破產,會從億萬富翁變成一個窮光蛋。

    隨著時間推移,馬上就要半年了,但是油氣田的消息一點都兒沒有。

    剛開始,他住在馬來西亞五星級酒店里等待消息,接著轉到四星級酒店,再后來,他交不起房錢了。

    在那種情況下,看到李曉華的遭遇,有一個老華僑同情地對李曉華說:“你住到我這兒吧。”

    從那時起,李曉華就在老華僑的倉庫里支起了一張床,吃最便宜的盒飯。

    就是在這樣“山窮水盡”的情況下,李曉華還是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就在半年貸款期限臨到末期的時候,李曉華等待的消息終于公布了,消息也是那位老華僑第一個告訴他的。

    幾天之后,很多人要買他的土地了,通過這次投資,李曉華不僅把銀行貸款全部還清,同時,他又賺了多于原來數倍的錢。

    當李曉華離開馬來西亞的時候,那位老華僑去送他,在臨走的時候,李曉華送給那位老華僑一棟別墅。

    李曉華說:“非常感謝你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挽救了我,你支持了我,你幫助了我,你收留了我。

    如果沒有你的話,我今天還不知是什么樣子。”

    幾個商戰回合下來,李曉華的資產增長了好幾百倍;在短短幾年時間里,他從一個普通青年一躍成為擁有數億資產的商人,他憑的是什么?

    就是敢冒險、冒大險。

    財富跟著激情走

    商人最大的資產是希望,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陷阱則是滿足現狀。

    如果一個人安于現狀、沒有主見、因循守舊,那么肯定沒有一絲成功的可能性。

    “富貴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要想成為富豪,就要不畏艱險、積極進取。

    沒有激情怎能成功?

    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有人說這樣的一句話:“唉!我這一輩子注定發不了財!沒辦法,我就這樣的命。”

    說這種話的人完全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他們不是沒有賺錢的命,而是缺乏創業的激情,缺乏冒險的勇氣,這是一種典型的窮人心態。

    日本千億富豪系山英太郎白手起家,30歲即擁有幾十億日元的資產,經營18家公司。

    他32歲投身政治,成為日本歷史上最年輕的參議員,在日本政經界呼風喚雨。

    2001年秋天,在針對全日本經營者舉辦的研習會上,這位千億富豪公開了自己的賺錢哲學:“別和窮人交往。”

    系山英太郎的觀點是:窮人有兩種。

    一種是“沒有錢的窮人”,跟這種人交往,只會陷入老是自掏腰包的境地。

    如果想要存錢,就必須節省這種不必要的花費。

    想找人一起吃飯、喝酒,找比自己有錢的人做伴當然更為明智;而另一種窮人不僅是沒錢,也是缺乏理想、缺乏斗志的人。

    與這樣的人交往,絕對是浪費時間,毫無任何意義。

    沒有膽識的人肯定就沒有賺錢的激情,再好的機會到來,也不敢去嘗試。

    想賺錢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個:激情!

    在當今中國成功的大富豪中,很多人當初都是沒有背景的普通人,如劉永好、南存輝等,他們的成功就在于有著不信命、不服輸、不信邪的強者心態。

    英雄不論出身,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就是取決于一個人的心態。

    如果你總認為自己是個貧民,沒有創業的激情,那你今生將永遠是一個窮人。

    具備了激情,就一定能夠賺錢嗎?

    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只要具備了激情,你就會自始至終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去不斷努力,不斷地去摒棄別人的冷嘲熱諷而更加斗志昂揚地堅定必勝信念,不斷地去學習有用的新東西,不斷地去調查、分析、研究市場和項目,不斷地去挖掘和尋找創業的資源,包括資金、技術、商機等等,不斷地去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和解決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不斷地總結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不斷地去擴充自己的實力和規模。

    因此你兜里的鈔票、你賬面上的存款也就肯定會不斷地增加再增加了!

    激情可以激發人的創造力與行動力。

    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工作的積極性高,就能發揮出全部才能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如果一個人對工作沒有興趣,就只能發揮他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才能。

    一個老故事說,如果給你一籃雞蛋,你能把它變成一座農場嗎?

    可能絕大多數會認為這樣的問題太不可思議,并給出否定的回答。

    但是,在有膽識人的眼里,這個問題的答案卻是肯定的:沒問題!

    這些有膽識的人會先把蛋孵成雞,再讓雞生蛋,蛋再孵成雞……如此循環往復,雞越孵越多,蛋越生越多,錢也會越來越多,買來牛羊,購置土地。

    于是,一籃雞蛋就變成了一個大農場。

    這個奇跡一點兒也不稀奇,它證明了一個財富邏輯:小本經營也能成為坐擁百萬家產的大富翁。

    為什么世界上的雞蛋這么多而農場主卻這么少呢?

    就是因為絕大多數人缺乏夢想、缺乏激情。

    1955年,三洋電機創辦人井植歲男家中的一個園藝師,因為欠缺賺錢的激情,白白喪失了一個成功的機會。

    有一天,園藝師向井植歲男說:“社長先生,我看您的事業愈做愈大,而我就像樹上的蟬,一生都在樹干上,太沒出息了。

    您教我一點兒創業的秘訣吧!”

    井植歲男點頭說:“行!我看你比較適合園藝方面的事業。

    這樣好啦,在我工廠旁有二萬坪空地,我們合作來種樹苗吧!樹苗一棵多少錢買得到呢?”

    “40日元。”

    井植歲男說,“好!以一坪種兩棵計算,扣除走道,兩萬坪大約可種兩萬五千棵,樹苗的成本剛好100萬日元,3年后,一棵可賣多少錢呢?”

    “大約3000日元。”

    社長回答說,“100萬日圓的樹苗成本與肥料費都由我來支付。

    以后的3年,你負責除草與施肥等工作。

    3年后,我們就有600多萬日元的利潤,到時候你我二一添作五,每人一半如何?”

    不料圓藝師卻拒絕說:“哇!我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

    就這樣,園藝師傅白白喪失了一個成功的良機。

    比爾·蓋茨說:“如果一生只求平穩,從不放開自己去追逐更高的目標,從不展翅高飛,那么人生便失去了意義。”

    要想成為富豪,就永遠不要安于現狀,因為不滿現狀、奮發向上是賺錢發財的前提。

    中國一直沒有像“麥當勞”這樣的全球性餐飲品牌。

    1995年,一個叫喬贏的中國人為了填補這個空白,滿懷激情地創辦“紅高粱”羊肉燴面。

    喬贏本來在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任教,但三尺講臺拴不住喬贏飛翔的心。

    1990年,喬贏丟下教鞭,到鄭州“杜康大酒店”當起了副總經理,隨后又投奔當時如日中天的河南亞細亞集團。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县| 九寨沟县| 盱眙县| 横山县| 桐城市| 临海市| 信宜市| 浠水县| 四川省| 上蔡县| 武隆县| 龙游县| 长寿区| 潞城市| 阳谷县| 宁夏| 敦化市| 扶余县| 乐东| 洪雅县| 桑日县| 沙河市| 象州县| 昌黎县| 泰兴市| 三明市| 开封县| 凌云县| 南安市| 延津县| 洪湖市| 泗洪县| 金沙县| 岱山县| 凤冈县| 平谷区| 大方县| 南澳县| 阳曲县| 错那县| 德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