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修路這個想法,很早之前李虎便是想過了。 在李虎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家里生活困難,李大山想盡了一切辦法,賺錢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想要讓日子過的好一點。 一年基本上有三百多天,都需要進(jìn)山干活,挖筍采藥摘蘑菇,這些重?fù)?dān)壓在了李大山一個人的身上。 山里的山貨,想要出手賣出去,變成了現(xiàn)錢,這中間需要一個過程,那些進(jìn)山收獲的小販,經(jīng)常將價格壓的很低,村里人沒有辦法,明明知道吃虧,只能是低價出手山貨。 因為這連綿不絕的大山,和崎嶇的山路,讓他們出不去,外邊新鮮的事物也進(jìn)不來。 “修路?好端端的你怎么會想到這點上?” 宋琪有幾分詫異,因為她知道,她去過李虎的村子,知道修路意味著什么。 “宋姐你從小就生活在大城市當(dāng)中,肯定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我們?nèi)ヒ惶丝h城,需要走三四個小時,而且還得是年輕人,腿腳利索的。” 李虎回想過去發(fā)生的點點滴滴,全都浮現(xiàn)在他的腦海里,緊接著他說道。 “因為我們生活在大山的深處,大山阻擋了世世代代人們的腳步,我親眼看到村里的一位孕婦,難產(chǎn)大出血,因為路不通,最后母子兩個人無奈的死去。” “還有村里的孩子,需要走路一個多小時,翻過了兩座山,才能到達(dá)學(xué)校,盡管學(xué)校只不過是用一個牛棚改造的。” “我們被大山困了太久太久,山里面有許多新鮮的山貨,質(zhì)量全都是最好的,只是因為我們出不去,被幾個商販將價格死死的打壓下來,咬著牙流著淚,賤賣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山貨。” 這些事情發(fā)生了太多太多,一時間李虎也無法全都說出來,每說出其中的一個故事,就是一段令人無法忘記的回憶。 曾經(jīng)李虎的父親李大山,不滿這些商販,價格壓的這么低,簡直是欺人太甚,他便是套上了牛車,順便幫村里的其他人,將山貨帶到城里去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