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指測驗題目對要測驗的行為或內容是否適用,是否是所測的具有代表性。 構想效度。 指測驗結果能否證實或解釋某一理論的假設或構想。 實證效度。 指測驗的結果能否預測個體在某情境下行為表現的有效性。 換句話說,測驗結果是否能被現實所驗證。 什么是智力測驗? 美國電影《阿甘正傳》講述了一個智商只有75分(常人在100分左右)的阿甘的成長故事。 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或許還記得這樣的鏡頭:小阿甘較之常人比較特別,后來她的母親帶他去做了智力測驗。 但是她的母親并沒有把他像智弱兒童對待,并且告訴阿甘說,生活就像巧克力,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滋味。 這也是電影中最有名的語錄。 那什么是智力測驗呢? 智力測驗是一種很重要的心理測驗技術,可對人的智力水平高低做出評估,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人與此有關的其他精神狀況。 通常使用的智力測驗有: 韋氏成人智力測驗(wais-rc),適用于16歲以上的被試者。 聯合型瑞文測驗(crt),適用成于75歲以內的被試者。 中國比內測驗,適用于2-18歲的被試者。 什么是人格測驗? 由于人格理論的不同,所以人格測驗也有很多種,甚至多達數百種,而且采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但是,根椐量表是否結構明確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結構明確的自陳量表,一類為結構不明確的投射測驗。 自陳量表,又稱自陳問卷,被試者按自己的意見對自己的人格特質進行評定。 投射測驗通過被試者在對不同內容的想像而投射出來的思想與情感,從而判斷被試的人格特質。 常用的人格測驗有: 明尼蘇達多項個性調查表(mmpi),適用于年滿16歲,具有小學畢業以上的文化水平。 卡氏16種人格因素測量(16pf),適用范圍較廣,有初中文化以上的人都可以適用。 艾森克人格問卷(epq),適用于調查16歲以上成人的個性類型。 什么是心理評定量表? 心理評定量表,通常用于對于人的心理與行為問題進行評估。 就其評估的內容來分,可以分為診斷量表、癥狀量表和其他量表;按病種分為抑郁量表、焦慮量表和躁狂量表等。 簡單地說,心理評定量表就是幫助心理咨詢師或心理專家評定和診斷咨詢者為哪類的癥狀以及程度,分清咨詢者的病種類型等等。 通常使用的心理評定量表有: 90項癥狀清單(scl-90),常用于了解軀體疾病求助者的精神癥狀或調查不同職業群體的心理衛生問題。 抑郁自評量表(sds),常用于評定抑郁癥狀的輕重程度和其在治療中的變化。 焦慮自評量表(sas),常用于評定焦慮癥狀的輕重程度和其在治療中的變化。 如何評定一個人應對事件的方法? 通常一個來到心理咨詢室尋求心理咨詢或治療的時候,短時間的接觸,使得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的了解是有一定局限的。 換句話說,如果心理咨詢師能夠了解導致來訪者心理問題的生活事件,他與朋友或家人的關系如何,以及他個人在對每件事情中的行為的應對反應的話,那么,無疑能幫助心理咨詢找到問題到底出來哪個環節。 常用于評定個人對生活事件和相關問題的量表有: 生活事件量表(les),可以評估對來訪者影響事件來源以及影響程度,包括家庭生活方面、工作學習方面、社交以及其他方面。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可以評估來訪者的社會支持的來源以及數量,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 用來了解被試者社會支持的特點和心理健康水平等。 應對方式問卷,適用于14歲以上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評估來訪者解決問題的方式,如自責、退避、求助等方式。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