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眾人觀察星象驚嘆之余,劉封趁熱打鐵,開始講述起一些普遍的自然規律來,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輪回,日升日落的變遷,還有每月潮汐變化的原因等等。 這些科學的道理,在漢代及之前其實早就有研究,只不過,沒有登上大雅之堂而已,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上面大人物的支持。 “假以時日,機械學科必將成為學校的第一大科,這一點,我很有信心?!眲⒎猱斨鴱堜叩拿?,給這位未來的學科帶頭人鼓了鼓干勁。 張溥神情激動,他的祖父張衡雖然曾經做到尚書、河間相,但時間并不長,正是因為缺少影響力,渾天說傳播的范圍較小。 從江心洲學校出來,張溫的態度和之前大不一樣。 在江陵,他看到了不同于江東的新氣象,一個個緊張學習的學子,還有他從未接觸過的知識,這些都讓張溫感到驚嘆,在一瞬間,他甚至產生了要投奔劉封的念頭。 一行人回到議事廳中,已是日近黃昏,張溫此時已經沒有了爭勝之心,當著劉封、徐庶等人的面,將孫權想要稱帝的心思說了出來。 “哈哈,大魏吳王這個稱號,想必吳王早就想棄了吧,不過,既然想要得到大漢的支持,就不能再首鼠兩端,見利忘義,又行背刺之事?” 劉封眼睛嚴厲的盯著張溫、步協好一會,最后一字一句的沉聲說道。 大魏吳王。 說的就是孫權低頭向曹丕稱臣一事,雖然孫權只是要了個名號,但畢竟還是低頭了,這件事也讓江東眾臣引以為羞,直不起腰來。 張溫臉色一變,連忙搖頭道:“稟君侯,臨別之時,吳王有言,只要君侯能幫忙周旋,過往糾葛一筆勾銷,再不提及,君侯與吳王畢竟是姻親關系,這打斷骨頭連著筋,看在翁主的份上......。” 劉封聽張溫提到孫尚香,不由得怒上心頭,要不是孫權屢屢背刺,他和孫尚香的關系還要更和睦幾分,而不是像現在漸趨平淡。 孫權就是橫在劉封和孫尚香之間的一根刺。 必須要拔除,不拔不行。 “惠恕,某乃一武人,不喜遮遮掩掩,更不喜無信無義,你且回去告訴吳王,稱帝之事,若是吳王能承認昔日背刺之錯,給昭烈皇帝一個交待,給大漢死難將士一個交待,則漢吳關系就能放下間隙、重修舊好?!? “在和解的前提下,吳王想要稱帝,大漢也不會反對。但若是吳王執意不認當年之錯,那就休怪我劉封不愿親眷舊情,要起兵伐吳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