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56章-《鳳行》


    第(2/3)頁

    那些大鹽商們還坐的住,一些小鹽商早就像聞到腥味兒的貓,蜂擁而上。怕自己出面招人眼得罪人,就命人私下在市面上搜羅,淮北鹽連鹽帶票成本不過二兩,他們出價只要不超過三兩都可收入。

    所以一些小商從淮北弄來了鹽,不用出揚州就能賣一空。這買賣可真做的,大商做大宗,小商做小宗,于是便專門有人來往于海州和揚州兩地,就專門只做這條道上的生意。

    知道商機轉瞬即逝,也清楚這種買賣做不長久,很多小商為了盡可能多做幾宗,竟是不眠不休日夜趕路,還命人就在海州分司衙門等著排隊。因為隨著淮北鹽物美價廉漸漸打出名頭,越來越多的人蜂擁來到海州,方鳳笙之前所言恐怕這辦事的地方不夠用,竟一語中的。

    如今海州分司衙門在板浦鎮也算是成了一景,許多人竟排隊排到了門外。而鄒運判和鳳笙二人出面與地方官府商談,又從鎮上另辟了幾地,用以建設鹽場的倉房。

    除了鳳笙他們設立的曬鹽場,現如今另外三處鹽場也正在改建之中,一切都是欣欣向榮,往好的方向發展,就像從石板路縫隙中開出的花兒,正昭示著自己的勃勃生機。

    可有陽光的地方,自然也會有陰影,雖然淮北出鹽量少,和淮南相比,一個澇死,一個旱死??珊禋w旱,現在各處大變動,丟了飯碗的又何止一人,這些小胥吏們是無法反抗直屬分司的命令,也不敢違背欽差,可不代表他們沒靠山。

    平時沒少孝敬,出事了自然要找靠山,就這么一個找一個,越找越上層,坐的住的人越來越少了。

    自然是要先找罪魁禍首范晉川的,可范晉川也說了,朝廷急待改革鹽政,此乃重中之重,可茲事體大,不敢隨意妄動,只能先擇一地試之。

    難道這有錯嗎?

    這沒有錯,可動了別人的錢袋子就有錯!

    各種巧立名目的振振有詞和胡攪蠻纏紛沓而至,而范晉川愣頭驢的脾氣也體現出來了。無論你巧舌如簧,我只管抱著自己的理,一概不聽就是。

    彈劾他的奏疏和折子滿天飛,朝堂上每日都有關于兩淮鹽政的事要議,議來議去無外乎范晉川膽大至極、胡作非為。

    可建平帝既然打算去動兩淮鹽政,肯定不是隨便幾句話能左右的。

    他對范晉川的辦事方法也十分滿意,戒驕戒躁,腳踏實地,知道選了淮北做突破點。若是一上來就動淮南,恐怕朝堂上現在不會是這種不溫不火的情形,那時恐怕建平帝也不一定能抗住壓力。

    既然是試,那就先試著吧。

    建平帝如是說,那么也就只能這樣了。

    位于揚州城郊,有一處占地面積十分寬廣的園子,名叫江園。

    只要是揚州當地人,都知曉這江園是江家的園子。

    而這江家,又是十大鹽商之首。

    鹽商分類極為繁雜,有場商、壩商、運商、散商、窩商,總商等,其中總商權利最大,每年開綱滾總由總商帶頭匯集,朝廷鹽課由其催繳,一切公私浮費和攤補都由其攤派,有半官半商之身。

    而江家更是世襲的總商,和朝廷官府來往密切。江家的靠山不是某個官,某股勢力,而是當今圣上。

    早在江家數代之前,江家的家主便有‘以布衣結交天子’的名頭,自那以后每次天子下江南,多數為江家接駕。更不用說朝廷但凡有事,江家都積極為朝廷籌措賑災銀與軍費等,江家歷代家主都有朝廷加封的官銜在身,可謂榮耀至極。

    可凡事有好必有壞,有盛必有衰,這不就來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门县| 磐安县| 昔阳县| 响水县| 阳山县| 顺义区| 石阡县| 平泉县| 调兵山市| 定安县| 乐都县| 内江市| 睢宁县| 曲阜市| 定边县| 且末县| 师宗县| 莫力| 疏附县| 东乡族自治县| 怀仁县| 凤庆县| 徐闻县| 咸丰县| 开封市| 新宾| 扶绥县| 红原县| 南澳县| 资兴市| 湖南省| 涞水县| 武山县| 乌兰县| 营山县| 德化县| 体育| 许昌县| 苏尼特左旗| 绥棱县| 榆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