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鳳行》
第(2/3)頁
讀書才知做人,如果都去學這些書,大抵又會教出一些謙卑柔順的女子,就如同女誡中的內容,從始至終貫穿全文都是教導女子要懂得卑弱。
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女子從出生開始就和男子不能相提并論;男子以剛強為貴,女子以柔弱為美,無論是非曲直,女子應當無條件地順從丈夫;什么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
反正在這點上面,鳳笙和韓英都是十分唾棄班昭的,也就是《女誡》作者,所以當看到這封信后,鳳笙下意識就想既然書院是她所開,她完全可以做到想讓她們學什么就學什么。
她甚至很快就下了決定,提筆寫了回信。
寫的過程中,魏王突然來了。
現在像做這些事情,鳳笙從不會瞞著魏王,也是魏王不允許她有什么他不知道事。這個人十分霸道,似乎特別喜歡窺探她的思想,所以十分熱衷參與她的一切,當然同時他也熱衷將自己所有的事情告訴她。
鳳笙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他想知道就給他知道了,所以當魏王站在她身側看她寫信,她并沒有遮掩。
看了會兒,魏王突然道:“你確定要這樣做?”
他指的是鳳笙的回信,她的信中讓韓英用四書五經等一些男子們所學之書,去教那些女學生。
魏王的質疑讓鳳笙愣了一下。
“你可知為何春秋時期諸子百家,最后是儒家成了主流?”
這個鳳笙當然知道,她甚至為此特別鉆研過,因為鉆研得夠透徹,也因此很多時候她的思想并不符合當下大局勢。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爭鳴,那時還是個思想比較自由的時代,很多人敢于去想,敢于去創造思想學術流派。諸子百家之流傳中最為廣泛的是法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縱橫家等。
后幾經周折,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儒家、道家、墨家,成為了三大主流思想流派。又經過漫長的歲月,及朝代的更替,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成了主流思想。
那為何儒家能贏過其他,成為主流思想,甚至受到許多君王的青睞?皆因,統治者需要它來控制百姓,鞏固統治。
儒家流派在發展的最起初,其實并不理想,戰國時期乃諸侯紛爭,硝煙四起的年代,行仁政、反苛政的思想是沒辦法滿足諸侯統治及大統一的理念。一直到漢代董仲舒發展了新儒學,提倡君權神授之后,才為當政者所接受。
之后,經過漫長的歲月,儒家流派一步步向當政者靠攏,又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教義,有了新的變異,什么三綱五常,天人感應,受命于天,說白了就是統治者為了便于統治,愚化百姓。
鳳笙是善于思考,才懂這一切,所以她學習它,利用它,卻不敬畏它,這就是她敢于以一己之身,去挑戰太子所代表的統治階層的原因所在。而魏王,他算是統治階層,自然明白其中的核心,不會被其愚弄。
“你可以這么做,但當下主流如此,你這樣教導她們,若有一日她們離開書院,回歸世俗,是否會是異類?”
什么才是異類?有異于世俗常人的便是異類。
異類是沒辦法容身于世的,就好比韓英,她可以說是不讓須眉,可即使如她,也必須遠離家鄉,獨自一人艱難存世。韓英過得不錯,是得益于她堅韌的性格和闊達的心胸,但這種特質并不是人人都有。
就比如花兒,她已經習慣了家人對待她的方式,若強行拉她出來,告訴她別人家不是這樣的,別人家的女兒不用挨打挨餓,不用什么都讓著哥哥弟弟。她明白了,知道了,但她根本沒有能力去改變所處的環境,她又該怎么辦,也許到那時候,才是她最痛苦的時候。
人,有時候其實不是看得越透徹越好,迷迷糊糊過一生也不錯,慧極必傷,說的大概就是這種情況。
鳳笙陷入良久的沉思,魏王見她如此,明明想提醒她坐的時間已經夠久了,還是選擇沉默空出地方讓她去認真想一想。
他看得出她很在乎這些,所以他愿意幫她去想去規避一些可以預料的錯誤。
鳳笙想了很久,直到快傍晚時,才提筆給韓英回信。
在信中她提出了魏王的質疑,并寫了些自己想法,同時也做下決定,還是都教。學了女子該學的,再學男子的,有了區別和差異,自然會發出疑問,有了疑問就會有思考,等到那時候她們也大了,會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寫完信,她吩咐人送去書院,做完這一切的她,十分開心,去找魏王一同用晚膳。
魏王在書房里,剛和幕僚說完事,見鳳笙來了,就讓所有人都散了,他自己則和鳳笙一同朝正院走。
見她眉眼舒展,知道她心情不錯,他問道:“信寫完了?”
她點點頭。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廊坊市|
邹平县|
巴南区|
黎平县|
乐陵市|
中卫市|
扎赉特旗|
油尖旺区|
岳阳县|
大同市|
松滋市|
略阳县|
东阳市|
灵宝市|
广安市|
邵武市|
石首市|
西华县|
河南省|
江西省|
汝城县|
扶绥县|
东兰县|
遵义县|
大理市|
柳州市|
涪陵区|
泰和县|
遂昌县|
满洲里市|
宜州市|
玉田县|
乌鲁木齐市|
石家庄市|
威宁|
靖远县|
东丽区|
大厂|
牙克石市|
镇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