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21章-《鳳行》


    第(1/3)頁

    一路行來,沿路可謂是觸目驚心。

    出了京城繁華之地,才發現如今的災情有多么嚴重。

    河渠干涸,土地干裂,越往西走情況越是嚴重,等進了山西,偶經農田,就見農田里的作物都是稀稀拉拉的,山西以種高粱小麥為主,那穗子又干又癟,哪怕是魏王這種不擅農事的,也知道這樣的作物割下來打不了多少糧食。

    即使如此,很多農戶也在搶收著,很多人都是邊收糧食邊嚎哭著,更甚者有災情嚴重的地方,那作物等不到收割,就被饑民拔下來填進肚子用以充饑,只留下光禿禿的桿子豎在那里。

    可以想見也留不下多久,因為他們看見有饑民為了幾根高粱稈就大打出手。

    這情形看得一行人心中酸澀不已,等晚上就地扎營造飯之時,魏王下命飯食減半。

    皇帝也不餓差兵,所以這趟他們出京隨行帶了不少糧食,再加上沿途經過的州縣,當地縣官哪怕是餓著自己,也會緊著欽差吃飽喝足,所以是不缺飯食的。

    收到命令后,奉命保護欽差的兵卒們并無抱怨,魏王這次帶來的私人隨扈中,也無人多置一詞,倒是省卻了不少麻煩。

    不過就此事,隨行中一位叫舒永泰的人,向魏王諫言了不少處事方針。當時魏王聽后,雖未曾遭遇過那般情形,但事態不明謹慎為上,遂吩咐了下去。

    事實證明舒永泰的建議很有道理,因為又往西走了一日,便有大量饑民前來攔車。

    也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這些饑民竟知曉這一行是賑災的欽差,便攔著路不讓人走,連聲哭求說既是欽差,肯定有糧食,求著欽差施舍些糧食救命。

    這些個饑民個個餓得黃皮寡瘦,似乎風一吹就要倒,對比這些從京城來的人,簡直是天壤之別。

    這般慘狀,這般鮮明的對比,于是許多人都心軟了。

    這趟魏王出京,建平帝除了命工部侍郎阮成友為副欽差,輔佐魏王處理賑災事宜,還從京大營及錦衣衛中各抽百人,由兩位百戶帶領,隨行保護欽差的安全。

    兩個百戶一個姓王,一個姓張,王百戶是京大營的,生得魁梧壯實,典型綠營出身的做派,豪爽大方。而張百戶是個白面中年男人,打扮得不像錦衣衛,倒像個文士,不過只看他皮笑肉不笑的臉,和那陰測測的眼神,就知此人極不好惹。

    不過也沒人敢惹錦衣衛的人,都知道這群爺是閻王現世,開罪不得。

    此時,王百戶就和張百戶吵上了。

    王百戶見饑民可憐,心想他們這些軍漢即使幾天不吃也不會餓死,再說也不是不吃,就是省著吃,把多余的糧食施給百姓,等到下一個州縣,就有糧食補足。誰知此事遭到了張百戶的阻攔,王百戶罵張百戶沒有人性,張百戶陰著臉也不反駁,就說是欽差發下的命令。

    兩人吵到魏王面前。

    事實上話確實是魏王發下的,與舒永泰的諫言有關。

    舒永泰的諫言之一,就是路遇災民不得隨意施糧。

    “王百戶大抵是沒有遇過這種情形,我等有要務在身,本就在行程上耽誤不得。這些饑民們彼此都通著信,您施了這些人,走不出多遠便會有下一場到來,不把咱們的糧食擠干凈,這些人恐怕不會罷休。且一旦糧食消耗殆盡,必然有些人沒拿到,就怕引起沖突激起小股民變。”

    舒永泰年逾四十,生得瘦長身材,留著一把山羊胡,滿身書卷氣。若不明言他是師爺出身,恐怕所有人都不會將他與素有奸猾、精明的師爺聯想到一起。

    也是師爺中少不了害群之馬,作為師爺,素來與主家關系親近,主家為惡,這師爺少不了會助紂為虐,他們自詡上可通天下可通地,把持衙門,久而久之養得滿身驕縱氣,更是眼中無人,為師爺這一體系招來不少罵名。

    王百戶聽了舒永泰的話,有點不服氣。

    “怎么說得好像你見過似的!”

    舒永泰哂然一笑:“老夫確實見過不少,王百戶只管聽著就是,若不是欽差大人心中自有衡量,也不會聽信老夫之言。”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东县| 尉犁县| 徐水县| 邵东县| 三河市| 老河口市| 石林| 屏边| 个旧市| 拉萨市| 慈溪市| 肥城市| 大庆市| 临海市| 敦化市| 樟树市| 武陟县| 福州市| 如皋市| 定结县| 利津县| 镇赉县| 遵义县| 乡宁县| 大厂| 梁平县| 开化县| 绥阳县| 永和县| 南丹县| 乾安县| 蒙山县| 成安县| 郧西县| 兴化市| 施秉县| 西乌珠穆沁旗| 读书| 高雄县| 隆回县| 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