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陛下也知道父君的性子,其實并沒有絲毫壞心思。” 子嬰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躬身拱手一拜道。 “不提他。” “給朕好說說,你這二年多的見聞如何?” 嬴政含笑道,此時他身上沒有半點君臨天下的氣勢,而是化身一位慈祥的長者,享受著難得的天倫之樂。 “陛下想聽,子嬰榮幸至極。” “陛下可知漁陽郡苦兒鄉?” 子嬰先生拱手一拜,然后突然問道。 嬴政皺了皺眉頭,很快便舒展開來,笑著道:“大秦鄉亭數以萬計,這可是難到朕了,怎能全部記得住?” “漁陽郡,無終縣,苦兒鄉,民八百戶,田萬畝。” “它本名歲豐鄉,因良田萬畝,年年糧產冠絕漁陽而得美譽。” “燕國覆滅之后,它成了大秦的治地。” “始皇帝三十二年,匈奴大舉南侵,對帝國北疆邊地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陛下震怒,譴大將軍蒙恬率三十萬大秦銳士于河套大敗匈奴,天下萬民無不感到自豪與歡欣。” “也正是那一年,歲豐鄉更名為苦兒鄉。” “河套一役,大秦雖大獲全勝,讓匈奴人從此不敢南下而牧馬。” “可帝國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二萬余大秦銳士長眠北疆邊塞,數萬丁夫為國捐軀。” “那些戰死的大秦銳士皆有帝國賞賜,家眷也能得到厚賜與當地官府的照拂,天下人也記住了他們的不朽功勛。” “而那數萬背井離鄉,為國效力的丁夫。卻沒人知道他們的付出,甚至沒有人提及過他們。” “他們也是有父母妻兒的人,他們也是受到帝國征召,為帝國前線大軍運送軍需物資而死在戰場之上。” “苦兒鄉的成年男子,也是在那一年受到帝國征召,遠赴河套押送軍需,遭到匈奴騎兵突襲,全部慘死。” “苦兒苦兒無父依訴,憐母憐母無夫做主……” 子嬰說完,開始輕聲吟唱當地的民謠,眼睛不由熱淚盈眶。 自己是含著金鑰匙長大,從來沒想過人間會有幾多悲歌,幾多愁苦。 “依秦律,他們雖是民夫,也有撫恤。” 嬴政短暫沉默之后,緩緩開口道。 世間哪有不死人的戰爭,這便是他們的宿命! 如果不北上驅逐匈奴人,那他們便會繼續肆虐北疆,只會讓更多的人死去。 “陛下不僅僅是秦人的陛下,更是天下人之陛下。” “今四海一統,諸國皆歸于秦。” “他們也是大秦帝國的百姓,更是陛下的子民。” “何以他們為國捐軀,家人得到的撫恤,只有區區一石粟谷?” 〔秦朝一石約為現代六十斤。一均約三十斤。〕 子嬰眼睛紅潤,頗為不解道。 “那你想怎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