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今年殿試題目,論內外諸夷。” “開始吧!” 嬴政直接出題,看向十名學子道。 十人立刻開始絞盡腦汁,苦思冥想起來。 下方文武群臣,腦子靈活者,已經開始活躍起來,揣摩圣心, 乃是官場必修課。 歷年陛下考的都是治世經國之策,從無例外,今年怎么考起了夷族? “回陛下,學生以為法古變今, 內外諸夷,非我秦人,其心必異。” “法不明則不治,令不行則不嚴。嚴法重刑鞭笞其身, 圣文古經重塑其魂。” “奪其史, 滅其文,通秦語,遵禮樂,易其筋骨,勿出五代,乃正華夏大同,共沐王道圣輝。” 劉徹倒是聰慧過人,率先開口道。 “彩!” 一席話頓時引得滿朝文武齊喝道。 嬴政神色莊嚴肅穆,沒有絲毫變化。 秦以法立國,法家在帝國朝堂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別家學術無法企及的高度。 之所以啟用天下大儒,封七十二博士生,也有鉗制法家政局獨大的用意。 當然儒學治世育民也非常不錯,善用得當,也是一把國之利器。 否則真正的無用糟糠之學,也根本不會被歷朝歷代君王所用, 更不可能傳承幾千年而不絕。 迂腐, 愚忠對君王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品質! 帝國朝堂百家爭鳴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局面,法家雖強,兵家也不弱。 儒家,墨家,工家,無論什么學派,只要對帝國有用之學,都能在帝國朝堂一展所長…… “劉同學此言大謬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 “今帝國主宰海內外,普天之下皆為秦土,啟智之靈皆是秦民。” “陛下厚德載物,寬愛臣民。神靈圣主,仁澤四海也。” “同是血肉之軀,同為大秦子民,何以膚色而區分乎?” “自古以來,心向神州,乃為華夏。心向夷狄, 方為異族。” “自周起始,尊王攘夷乃天下之共識。” “今四海歸一, 目之所及,皆為大秦版圖。” “夷狄今何在?” “以德澤人,方得善意。以暴制人,必得仇恨矣!” “仁政布施四海內外,大赦天下,政令同一,上行下效,萬物眾生焉不感念圣主天威浩蕩,心悅誠服也。” 章霍站出來,直接反駁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