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形象是觀察一個人最直接簡單的渠道,雖然人的外在形象能夠輕易改變,通過觀察形象來觀人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這是最普遍的觀察人心方法。通常情況下人們在第一次見面時,就憑第一印象給對方做定位,長相、言談、性格、舉止、著裝風格、字跡、簽名等都是了解、觀察對方的依據和憑證。 人際交往中的印象心理效應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需要與人進行交流,每天都在形成著各種各樣的印象,可這些印象往往并不能反映客觀事實。為什么呢?是因為一些交往心理效應的作用。了解這些心理效應是有意義的:利用這些效應的積極作用,克服這些效應的消極作用,利于我們留給他人好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1.首因效應 “首因”也可以說是第一印象,一般指人們初次交往接觸時各自對交往對象的直覺觀察和歸因判斷。人際交往中,首因效應對人們交往印象的形成起著決定作用。 初次見面時,對方的表情、體態、儀表、服裝、談吐、禮節等形成了我們對對方的第一印象。現實生活中,首因效應作用下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左右著我們對他人的日后看法。因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變。初次印象是長期交往的基礎,是取信于人的出發點。 因此,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應該注意留給他人好的第一印象。如何做呢?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儀表,比如衣著要整潔、服飾搭配要和諧得體等;其次,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為此必須鍛煉和提高言談技能、掌握適當的社交禮儀。 2.近因效應 首因效應一般在交往雙方還彼此生疏的階段特別重要,而隨著雙方了解的加深,近因效應就開始發揮它的作用了。近因效應是相對于首因效應而言的,是指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占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的評價,也稱為“新穎效應”。比如,你的一個平凡的老鄰居突然做了官,你就會一掃其平凡的印象,對其刮目相看。再比如,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最近的兩三條;你的一個好朋友最近做了一件對不起你的事情,你提起他來就只記得他的壞處,完全忘了當初的好處……這一切都是近因效應的影響。 近因效應給了我們改變形象、彌補過錯、重新來過的機會。例如,兩個朋友因故“冷戰” 一段時間后,一方主動向對方表示好感或歉意,往往會出乎意料地博得對方的好感,化解恩怨。 3.暈輪效應所謂暈輪效應,正如本書前文所提及的,是指我們在評價他人的時候,常喜歡從其某一點特征出發來得出或好或壞的全部印象,就像光環一樣,從一個中心點逐漸向外擴散成為一個越來越大的圓圈,因此有時也稱光環效應。暈輪效應對人際交往有很大的影響。多數情況下,暈輪效應常使人出現“以偏概全”“愛屋及烏”的錯誤,影響理性人際關系的確立。話說回來,暈輪效應可以增加個體的吸引力而助其獲得某種成功,這或許是有利的一面。 為了防備暈輪效應的不利影響,我們要善于傾聽和接受他人的意見,盡量避免感情用事,全面評價他人,理性和人交往。如果想利用暈輪效應的有利面,我們在與人交往時應采用先入為主的策略,全面展示自己的優點、掩飾缺點,以留給他人盡量完美的印象。 4.刻板效應 我們在評判他人時,往往喜歡把他看成是某一類人中的一員,而很容易認為他具有這一類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這就是刻板效應。比如,北方人常被認為性情豪爽、膽大正直;南方人常被認為聰明伶俐、隨機應變;商人常被認為奸詐,所謂“無奸不商”……刻板效應在人際交往中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作用:積極作用在于它簡化了我們的認識過程,因為當我們知道某類人的特征時,就比較容易推斷這類人中的個體的特征,盡管有時候有所偏頗;消極作用,常使人以點代面、固執待人,使人產生認識上的錯覺,比如種族偏見、民族偏見、性別偏見等就是刻板效應下的產物。 5.定勢效應 定勢效應也稱心理定勢效應。心理定勢,是指人們在認知活動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看待當前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或許你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農夫丟失了一把斧頭,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的。于是他觀察鄰居的兒子的言行舉止,沒有一點不像偷斧頭的賊。后來農夫在深山里找到了丟失的斧頭,再看鄰居的兒子,怎么也不像一個賊了。這個農夫就是受了心理定勢效應的左右。 在人際交往中,定勢效應常使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固定化。比如,與老年人交往,我們往往會認為他們思想僵化、墨守成規、過時落伍;與年輕人交往,又會認為他們“嘴巴無毛,辦事不牢”;與男性交往,往往會覺得他們粗手粗腳、大大咧咧;與女性交往,則會覺得她們柔柔弱弱、心細如針;與一向誠實的人交往,我們會覺得他始終不會說謊;碰到了曾經圓滑過的人,我們定會倍加小心。知道了定勢效應的負面影響,我們就應該注意克服,看待別人要“與時俱進”,要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精神。 6.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就是以己論人,常常以為別人與自己具有同樣的愛好、個性等,常常以為別人應該知道自己的所想所思。投射效應是一種嚴重的認知心理偏差,它是由懷疑引起的對別人人格的歪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投射效應的典型寫照。當別人的想法或行為與我們不同時,我們習慣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從而認為別人是錯的。喜歡嫉妒的人常常認為每個人每天都在嫉妒。克服投射效應的消極作用,我們應該辯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嚴于律己、客觀待人,盡量避免以自己的標準去判斷他人。 性格印象與心理 人的個性差異首先表現在性格上,就像恩格斯說的:“刻畫一個人物不僅應表現他做什么,而且應表現他怎樣做。”“做什么”和“怎么做”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性格寫照。 我們的性格特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態度及行為體現出來的。例如,一個人在待人處事中總是表現出高度的原則性、熱情奔放、豪爽無拘、堅毅果斷、深謀遠慮、見義勇為,那么這些表現就說明了他的性格。只要稍稍注意一下我們周圍的人,我們就能對他們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態度即性格特征有個大致的把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