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吃相,顧名思義是指一個人吃東西的儀態。通過調查研究,專家指出,人們每天都要吃東西,正是在吃東西的過程中,從一個人進餐的儀態就可以看出其性格特征。 飲食習慣與心理 大家都看過劉德華和鄭秀文演的電影《瘦身男女》吧?里面的那對冤家男女,通過將一張張肉餅、一塊塊肥肉塞進自己的胃里而企圖沖淡失戀的打擊,結果胖得丑陋不堪?,F實中其實也有很多這種人。他們心情沮喪的時候就喜歡大吃大嚼。相反,有的人在心情不好時卻什么都吃不下,并以絕食來折磨自己,搞得自己“為伊消得人憔悴”。這種差異的奧秘所在,就是飲食同每個人的性格、氣質等心理特征有著必然且密切的聯系。英國行為心理學家最近以大量的研究事實證明了這種密切聯系。1.甜食與溫和性格或許你早已發現,比較喜歡吃甜食的人,性格往往比較溫和,在性格上多屬于黏液質型。 他們為人謹慎,在處世上比較保守,不愿意冒險。例如,上海、江浙地區的人比較嗜好甜食。 大家所津津樂道的“上海好男人”可是甜食滋養出的。女人若要嫁個上海郎那就里里外外都不用操心了。上海男人既會掙錢又精于家務,不足之處就是缺少一點男子氣概。 2.嗜辣與火爆脾氣 或許你早已發現,周圍嗜辣如命的人,往往性格上也比較潑辣。嗜辣的人在性格上多屬于多血質型,待人往往熱情大方,但脾氣火爆,發起脾氣來很嚇人。例如,四川、湖南、貴州、云南等地方的人比較嗜辣,他們的脾氣也和那里的辣椒一樣。但并不是說不嗜辣的人脾氣就不會火爆,比如山東人倒不喜歡吃辣,但同樣像鞭炮一樣,一點就著。 3.大米與自我陶醉 喜歡吃大米的人,經常自我陶醉,孤芳自賞,對人對事處理得體,比較通融,但互助精神差。 4.面食與意志不堅 喜歡吃面食的人,能說會道,夸夸其談,不考慮后果及影響,但意志不堅定,做事容易喪失信心。 5.油炸食品與勇于冒險 喜歡吃油炸食品的人則勇于冒險,有干一番事業的愿望,但受到挫折即灰心喪氣。美國飲食以快餐居多,尤其是像炸雞一類的快餐更被美國人所鐘愛。喜食油炸食品的人勇于冒險,這一點在美國人身上體現得很好。 6.清淡食品與喜歡交際 喜歡吃清淡食品的人則注重交際,善于接近他人,希望廣交朋友,不愿單槍匹馬。 7.飲食與民族性格 飲食和民族性格也有密切的聯系。這一點從他們制作的面包上就能清清楚楚看出來。例如,俄羅斯有種著名的面包叫做“大列巴”,其個頭和分量就如同俄羅斯人一般“夠勁”,粗獷豪爽、不拘小節;而法國的面包通常做成一個個外形精致的面包圈、面包條,相應地,法蘭西人浪漫柔情,情感豐富。 形容女人埋怨男人對別的女人眉來眼去叫“吃醋”;我們心情愉快的時候總覺得心里“甜甜”的;我們傷心的時候流下的是“苦澀”的淚水。酸甜苦辣咸,這五種味道都能找到相應的心情對應詞。從我們的平常生活就能看出食物和心理其實每時每刻都發生著關系。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現在看來,一種飲食喜好也造就一方人。 進餐儀態與性格分析 專家通過調查研究指出,從一個人進餐的儀態就可以看出其性格特征。這一結論已經得到應用。比如現在美國一些政府機構或企業在聘請新職員時,往往都要先觀察應試者在進餐時的舉止儀態。下面就分類簡單講述一下進餐儀態與性格特征究竟是什么關系。 特別注重食具整潔,進食時哪怕有一粒面包屑掉在餐桌上,也要揀起來,并會將用過的餐碟疊起來以方便侍者收去的人,通常贊賞別人所作的努力,若遇上愛好整潔的人,很容易成為好友。 食物端上餐桌時,盡管并不是很餓,但仍表現得坐立不安或是待食物一端上來就立即開始狼吞虎咽的人,大多曾經吃過苦,或少時家貧。 飲湯以及咀嚼食物時發出聲音的人,不但令旁人產生厭惡的感覺,還顯示他們有根深蒂固的孤僻傾向。 有的人吃飯時嘮叨不停,急于跟人交談,以至于來不及將食物吞下肚。此類人在處事時往往比較性急,并且咄咄逼人。 一心一意放在食物上的人,可能是害羞或孤僻,也可能是心情不好。 匆匆進餐后立即離開的人,對別人為準備食物所花的時間和心思視若無睹,通常以自我為中心。 食物一端上餐桌,在完全未試過味的情況下,便亂加調味品的人,喜歡冒險,做事可能會比較草率。 飲食心理與疾病 據國外科學家的研究,人的食欲不僅受特殊生化過程的影響,而且受情感意志的影響。 肥胖者的食欲心理與一般人不同,可以說有點病態,也是導致其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減肥,必須糾正略帶病態的食欲心理,從根本上改變肥胖者對餓與飽的病態心理感覺。 下面是科學家最新發現的幾種飲食心理與肥胖的關系及糾正方法。 1.追求口味 有學者做過這樣的實驗,將肥胖實驗者的雙眼遮蔽起來,然后讓他們判斷各種不同的味道。結果發現,60%的肥胖者都能對不同的味道做出準確無誤的判斷。這表明,敏銳的味覺和對美味食物的熱望間有著必然的聯系。肥胖者對食物往往比正常體重的人有著較為強烈的追求,追求種類和口味。他們會不斷地吃東西以得到滿足。這是一種病態食欲心理。 建議肥胖者選擇一些口味強烈但低熱量的食物進食。 2.緊張與咀嚼 根據美國學者的調查,當心理緊張時,48%的被調查者說他們比平時吃得少,44%的人說比平時吃得多,只有8%的人說沒有改變。他們又對動物進行了調查,發現胃的滿足和事物的味道都無助于消除心理緊張,僅僅咀嚼的動作就足夠了。 肥胖的人就有這么一種病態的食欲心理,就是當心理緊張時便想到吃東西。其實他們并不需要補充營養或能量,需要的是消除緊張的咀嚼動作,可東西畢竟是吃下去消化了,所以越來越胖。所以,當肥胖者緊張時,應當選擇一些高纖維、低熱量的咀嚼型食物,這樣可以兩全其美。 3.碳水化合物偏好 研究發現,某些肥胖者有一種由碳水化合物引起的特殊的饑餓感,喜歡吃甜餅、糖果、蛋糕等碳水化合物食物。如果所吃食物含低水平碳水化合物,他們就會感到煩躁不安,非常饑餓,甚至不能入睡、不能集中精力工作和學習。而大量進食碳水化合物,導致體內熱量聚積而發生肥胖。 4.對食物信息的強烈反應 食物形象包括食物的形狀、氣味、色澤等等。研究發現,有些人對食物信息非常敏感。 這些人體內往往有較高水平的胰島素,并且只要想到或見到食物就會提高胰島素水平,進而產生進食反應。每當此時,建議肥胖者運用注意力轉移法,比如散步、喝水等等,或許可以抑制這種強烈的進食反應。 合理飲食可以糾正性格偏執 人們每天所吃的食物,不僅提供身體所必需的各種營養,而且會影響人的精神狀態和性格。根據科學研究,某些飲食習慣和膳食結構可能會糾正一些性格偏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