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欠人情的一方往往都會盡力報答,可很多時候,無論怎么報答,還是覺得虧欠人家的。相反,另一方不管得到了多少回饋,都心安理得,于是就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欠人情的,認為自己一輩子也還不清了,于是就只能以身相報,以命相報。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有一個故事: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傷者之母泣。人問曰:“將軍于若子如是,尚何為而泣?”對曰:“吳起吮其父之創(chuàng)而父死,今是子又將死也,吾是以泣。” 這段話的意思是,吳起將軍去打仗,有個士兵得了毒瘡,吳起親自跪下來給士兵吸膿。士兵的母親知道以后,哭得很傷心。別人問她:“吳將軍為你兒子親自吸膿,你應該高興才對,怎么反倒哭了,還哭得那么傷心?” 士兵的母親說:“吳起將軍以前也是這樣為他爹吸毒膿的,最后他爹戰(zhàn)死了。現(xiàn)在吳起為我兒子吸毒膿,我想,他用不了多久也會戰(zhàn)死的。”果然,那個士兵為了報答吳起對自己的恩情,在打仗時拼盡全力,奮勇殺敵,最終戰(zhàn)死沙場。 一位統(tǒng)率數(shù)十萬雄兵、威風八面的將軍,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士兵吸膿血,這個士兵怎么可能不感動呢?常言道,“士為知己者死”,士兵出于對吳起的敬重,甘愿為他戰(zhàn)死沙場。 人情最難還,因為人情無法估算和衡量,而且只能通過人情來還。欠別人一筆錢,好歹有個具體數(shù)目,日后按約定還清就是了,可人情的分量有多重,誰也說不清楚。 兩年前,王女士曾因兒子轉學一事,找了在教委工作的同學幫忙,當時,王女士送了些人情錢,可對方沒要。由于王女士在醫(yī)院工作,于是,在接下來的兩年里,那個同學三番五次去醫(yī)院找王女士幫忙:要么是帶親戚來做胎兒性別鑒定,要么是朋友住院,想把高價病房算成低價的,再不就是帶同事來,拍半價的ct片…… 兩人本來就是同學,人家又幫過自己的忙。現(xiàn)在人家來找自己幫忙,王女士實在沒辦法不幫,畢竟自己欠了人情。可這些事情每次都讓王女士特別為難,后來,王女士覺得人情還得差不多了,便有意躲避那個同學。后來,兩個人索性再也不來往了。 傳統(tǒng)道德主張人們“施恩莫望報”,可有的施恩者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幫了別人的忙以后,就以恩人自居,他有事需要幫忙時,就擺出一副討債的架勢。這很令人反感,如果再毫無限度地索要回報,那就更讓人避之不及了。與斤斤計較的人來往時,一定要注意,盡量不要找他幫忙,否則日后很容易被頻頻追討。 人際交往中,不能一點兒人情味都沒有,但人情太重了也不好,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盡量做到有人情味。熟人上門送人情、托關系、求幫忙,有的人不好意思拒絕,怕傷了交情,結果人情越收越多,事情沒辦成,反倒欠了很多人情債。如果對方求你的事會違反原則,或是你無法辦到,一定要果斷拒絕。別人給你送人情,比如特別貴重的禮品,你覺得自己還不起,就不要接受。拒絕人情要真誠,實事求是地告訴對方,自己實在無能為力。另外,就事論事,雖然事情沒辦成,但不要影響彼此的交情。 既然知道人情債難還,我們就應當盡量避免欠下人情債。自己能解決的,就自己解決,能用金錢和物質解決的,就用金錢和物質解決。有時候,可能你覺得只是讓別人幫你做一點兒小事,不會造成太大麻煩,可別人未必這么想。你欠了人情,人家日后托你辦事,你肯定要幫忙。也就是說,雖然表面上看你讓別人幫忙是給自己省了事,可在實際上,過一陣子,你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心思來補償對方。 ◎“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 陳毅有句名言:“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真正的朋友,不會一味說好話,而是敢于、善于發(fā)現(xiàn)朋友的缺點并直言不諱地提出來,哪怕朋友一時之間接受不了,失了面子。 按照中國人的處世原則,一般人都盡量不去得罪他人,寧可說好聽的話讓人高興,也不說一些讓人討厭的真話。說好聽話的人不一定都是壞人,但如果從交友的角度來看,只挑好聽話說的人,并沒有盡到作為朋友的義務。明知朋友有缺點,卻不指出來,督促他改正,變得更完美,這算什么朋友? 小剛和小建同在一家公司上班,共事兩年多以來,他們的關系一直不錯,幾乎是無話不談。后來,小建因工作表現(xiàn)出色升了職,成了小剛的上司。 小剛承認,小建的工作認真,業(yè)務能力也比自己強,可兩個人從平起平坐的同事兼朋友變成了上下級的關系,小剛一時之間很難適應。以前在工作上,他們兩個人是各司其職,可是現(xiàn)在,小建成了自己的上司,他的工作就要向小建負責了。以前小建在業(yè)務上幫助小剛,小剛覺得,是時朋友之間的情誼;可現(xiàn)在,同樣的提醒和幫助,在他看來更像是指手畫腳。 對于小剛的抵觸情緒,小建有所察覺。他心想,小剛只是一時心里不適應,過一陣子就好了。在工作中,小建總是盡量遷就小剛,可時間久了,小剛變得越來越懶散。一天,公司老總到小建所在的部門開會,小剛正蹺著二郎腿打電話,這一幕正好被老總撞見了。 第二天,小剛受了處罰,作為上司,小建沒有管理好下屬,也一同受了罰。因為這件事,兩個人的關系更疏遠了。 天底下最難管的員工就是那種沾親帶故的人。管了,親戚朋友會不滿,不管,其他員工會不滿。既然如此,不如就把工作和私人感情分開,遇到事情時,不能把兩種關系攪在一起處理。工作是工作,私人感情是私人感情,不管是上司還是下屬,在工作中都要拋開私人感情。作為下屬,應當拿出對待領導應有的態(tài)度,不要覺得上司是自己的朋友,就要對自己額外關照。同樣,作為上司,應該秉公辦事,不能偏袒和縱容身為下屬的朋友。 對待朋友要真誠,朋友如果有什么過失,就應該誠懇勸阻,不要因為是朋友,就不好意思指出。 蘇東坡在長江北岸瓜洲擔任太守時,與鎮(zhèn)江金山寺住持佛印禪師的交情很深。蘇學士自認為修行已經到了很深的程度,便寫下一首佛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寫好之后,他自鳴得意,立刻差了一名童子將這首佛偈送往金山寺,請佛印品鑒。 佛印禪師是有名的得道高僧,他看完之后,笑而不語,只在佛偈背后寫了兩個字。童子返回后,蘇學士迫不及待,連連問童子禪師有沒有贊譽之語。童子說,禪師什么話也沒說,只在信箋背后寫了幾個字,就叫我回來了。 蘇學士趕忙打開信箋,只見后面寫著:“放屁。” 蘇學士心想:我好心把佛偈送給你品鑒,你不稱贊也就罷了,怎么還出言嘲諷我?這不是存心讓我下不了臺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