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荊小強心目中,既有中國人對歐洲的八國聯軍記憶,也有花旗人對歐洲的嫌棄。 經過二三十年后的時光,他是真瞧不起吃老本的歐洲,十足的大清王朝末年八旗子弟的做派。 哪怕在疫情跟選舉、零元購等各種怪相下,荊小強還是堅信歐洲會先崩, 不經歷戰爭內亂的前提下,花旗好歹是個統一的強國,歐洲支離破碎的啥也不是。 太平歲月可以吃以前的紅利,疫情這種黑天鵝事件發生就會傻眼。 所以歐洲老土財們,他能瞧得上的也就是這些歷史悠久的牌子。 反正跟花旗、焦盆的土豪比,意呆利又給不起幾個錢。 意呆利在藝術方面有很多寶貝,佛羅倫薩美術學院堪稱世界美院鼻祖,圣卡羅劇院就是歌劇發源地。 看看hk文化中心對百老匯的跪舔,東京歌劇界的跪姿更加誠惶誠恐。 這都是從內心臣服于歐美文明的標準體現,國內也不少,起碼九十年代還占據主流話語權呢。 雖然荊小強自己不屑這個,但扯了這面大旗絕對有很多好處。 所以到離開那不勒斯的時候,荊小強已經拿到了圣卡羅劇院客座交流學者的頭銜,有證的。 為了這,荊小強還特意停留一天,跟圣卡羅劇院的演出團隊、師資力量教學團隊交流。 舞臺不上,卻能在練習廳里用最高超的技藝征服所有人。 所有圣卡羅劇院的曲目,荊小強都能信手拈來,表現技巧跟風格特點都是標準的拿波里樂派傳承。 堪稱模板! 就憑這,也值得把荊小強捆綁在圣卡羅劇院,反正他又不要錢。 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跟著專輯學習,算是回報浦契尼斯跟劇院。 大家還是很相信總有些天才能與眾不同的蛻變。 果然在一堆小屁孩兒里發現了胡德爾松,原來這貨從小頭發就有點少,十二三歲的豆芽菜跟一群同齡人擠在一起好奇觀看。 但又透著與眾不同的沉穩跟專注。 聽他自己說整個青春期到青年階段,都把所有的精力奉獻給了歌劇跟芭蕾,從來沒有哪怕一絲綺念,跟練童子功似的苦修。 最后卻一無所得。 還不如貪玩好耍的享受童年呢。 荊小強當然是佯裝挨著聽過大家的唱腔,最后欽點了胡德爾松跟幾個孩子,跟劇院高層、主要演員一起到羅馬去看歌舞劇。 新的《秘婚記》一定是充滿年輕朝氣的劇目,從圣卡羅劇院的角度,可以人為的拔高劇目難度。 美聲唱腔+芭蕾舞表現,光是專業標桿就足以吊打花旗同行。 這個建議果然很得意呆利人的欣賞,前往羅馬的途中就想深談表演細節。 荊小強只是丟個餌,他完全是帶著中年老伯伯的惡趣味,故意叫李佶去跟這些同齡人交流接待,還示意胡德爾松是重點。 小文藝兵還是積極又熱烈的跟外國小朋友打交道了,可坐在后排的胡德爾松果然目不斜視,對美色毫不在意。 只專心的探頭向“老師”提問探討歌唱發音。 開車的荊小強都覺得自己內心靈魂在長嘆! 怪不得每次到大都會歌劇院泡妞,都是老了近十歲的荊小強得手,這貨只能當個默默的電燈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