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坐的學問-《羊皮卷》

    在演講過程中,公眾所盼望的,就是演講者以一種意氣風發、颯爽帥氣和干練的新穎形象出現在會場,而演講者也應該盡量避免尷尬僵硬地坐在會場里。

    演講者必須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坐姿。因為在有些情況下,的確是需要演講者坐下來發表演說的。或許你就曾經見過這樣一些演講者:他們只為尋找一把椅子,在講臺上到處尋覓,然后,他們會一屁股重重地坐在椅子上,連自己的最后一點風度也喪失掉了。而一位懂得就座藝術的演講者就會時刻都坐得筆直,因為他好似感受到椅子在敲打著他的神經,他的一舉一動都讓整個身軀處于完美的自我掌控中。

    站的學問

    在上文中,我們談到一個話題,就是為了避免分散聽眾的注意力,演講者切忌在演講的時候玩弄飾物或者做一些小動作。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演講者不停的小動作會給聽眾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他們會認為演講者太缺乏自制力。事實上,演講者任何不符合演講會場情境的行為都會嚴重影響演講效果,而且,人的任何行為在演講現場都會引起他人的關注和評價。所以,演講者在講臺上要控制好自己的各種行為,這有利于心理上的鎮靜。

    職業演講者的大忌就是,在匆忙之中開始演說。當你走上演講臺的時候應該深呼吸一下,然后平靜地看著臺下的眾人片刻,靜靜地等待人群中的喧鬧平息下來。而且,你平時就應該注意,要隨時挺起胸膛,而不要只是等到演講時才這么做,因為在緊張的演講環境中,你就有可能忘記保持自己的姿態了。

    路德·嘎勒克在其《高質量的生活》一書中提道:“很少有人在平時的生活中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我們要讓自己的脖頸挺得直直的,頭昂得高高的。”因此,我們推薦一個嘎勒克的日常鍛煉方法:

    首先,盡可能慢慢地吸氣,同時,脖頸緊貼在衣領上,盡量后仰;然后,努力保持這樣的姿勢。即使我們用一種很夸張的方式去做,這種修身的方法,對身體也不會有害,它的目的就是使我們的脖子變得更加挺直。長此以往,你也會感覺到自己的胸脯也變得寬厚起來了。

    我們放置自己雙手的最理想狀態,就是忘記它們的存在,讓它們自然地垂在身體的兩側。聽眾對你的雙手是毫無興趣的,你也一定不要想象著聽眾會去注意你的雙手,除非你的雙手在做各種小動作或是夸張的動作。

    只有這樣做,你的雙手才不會分散聽眾們的注意力;即使是再挑剔的評論家也不會覺得有任何不妥;如果演說需要輔之以動作時,你的雙手會自然而然地伸出來,而不是不知所措地,不知道放在哪里好。

    但是,如果你非常緊張,無意中發現你把自己的雙手放到了身后、或是衣兜里,或放到了講臺上,這個時候該做些什么呢?其實,你大可不必擔心,只要通過最自然的動作化解穩妥就可以。我曾恭聽過許多當代著名的演說家的演講,他們之中有許多人在演講的過程種,會把手插進衣兜里,比如布萊恩先生、查恩西·戴普尤先生、泰迪·羅斯福先生,甚至還有吹毛求疵的花花公子狄斯雷利先生等等。但是,他們的演講也并未因此而受到影響。所以,只要演講者擁有獨一無二的觀點和滿腔的熱情,他的肢體動作畢竟是次要的。因為在演講中,最重要的是演講者的心理,而不是其他。

    肢體語言要合理自然

    談到肢體語言要合理自然這個話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演講中一些濫用肢體語言的現象。這讓我回憶起了我的第一堂由美國中西部一所大學的校長講授的公眾演講課。在那堂課上,校長交給我們很多經典的演講的動作——這些動作不但一無是處,而且還讓人誤入歧途。我們被手把手地教導,演講的時候,要把手垂放在身體兩側,手指虛握同時手掌心朝后,拇指貼在褲縫上;同時,還被告知,在抬起胳膊的時候要與手腕相配合,做出海浪起伏的狀態。在伸開手的時候,先是食指伸開,依次是中指、無名指、小拇指,這個動作像是在完成一項經典的飛翔。當一套滑稽的動作完成后,我們的胳膊又要垂放在身體兩側。這整套動作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原創,這么沒有創意,活活像個木偶在表演,沒有真情的流露,我想他最初的意愿是做出一個與眾不同的演講動作吧。

    在這次沉悶無聊的課中,我們根本不知道如何在演講中去激發肢體語言,也不知道怎樣去使用;不知道真正自然的生活中應該如何插入生動的肢體動作;更沒有意識到演講和行為要大膽地放松自己,貼近聽眾。所以,那時候我們的演講生硬得就如在古老的打字機上打字一樣,就像小鳥找不到回家的路線一樣沒有了生機和活力,更像一份品質粗糙的雜志,里面的內容看起來是那么不合時宜。

    你會覺得在今天居然還有人在教授這么笨拙的演講動作,這簡直不可思議。可事實上,就在不久以前,竟然出版了一本試圖把人塑造成為一個機器人的關于演講動作的書。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在不停地告誡人們,在你演講的同時每一句話都要有與之相配合的動作,哪些話要舉左手,哪些話要舉右手,甚至舉手的高度和角度都有嚴格的控制。有一次,我就親身經歷了這樣的一堂課。二十多個學生站在教師前面,他們手中拿著同樣的一段演說詞,顯然這是一段從某本書中節選下來的極富華麗詞藻和嚴密邏輯的演說詞。那些站在講臺上的同學都嚴格按照這本書中所寫的,在一遍一遍地演練著演講時的動作,樣子就像馬戲團里的小丑,可笑至極。這種既無聊又毫無意義的說教讓大家倍感疲憊。不久前,馬薩諸塞州的一個著名大學的教務長宣布他們的大學沒有開設公共演講課程,因為他覺得開設這么沒有實用性,又對演講毫無幫助的課程簡直是在浪費時間,對此,我很認同。

    長期的實踐證明,很多關于演講舉止的文章都是白白浪費筆墨紙張,并且一無是處。那些文章里所講述的演講動作應用到實際中的時候簡直是矯揉造作。因為,真實的演講動作是來源于演講者的心靈、思想、表達的欲望。演講者在演講的過程中瞬間爆發的激情舉動勝過任何格式化的動作。因此,演講時的舉止是人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正如人們的親吻、悲傷、快樂、暈船一樣,而絕對不是像在聚會中穿的禮服一樣呆板無趣。

    演講者在臺上的舉止應該完全屬于他自己,就和生活中的他一樣。在對每一位演講學習者進行演講課程培訓的時候,追求千篇一律的演講風格是不可能的,而每位演講者的演講舉止都應是獨具風格的。如果我們大膽的假設一下,如果把林肯緩慢、遲滯的講臺舉止改換成道格拉斯幽默、端莊的風格,那一定會貽笑大方的。

    據林肯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他的傳記作者透露說:“林肯在演講的時候,運用頭部多于手勢。他在刻意強調演講內容意義重大時,常常頻繁地、滿腔激情地甩動頭部。個別時候,他也會突然挺直自己的身子和脖子,就像可燃場扔進了電火花一樣,讓人感到激動和新奇。但是,他卻極少用許多雄辯家都經常使用的,好像要把時空劃分成份似的劇烈的手部動作,在演講中,林肯偶爾也會走動一下,但他絕不會為了可以追求某些好的效果而設計自己演講時的動作。在演講中,他看上去顯得無比輕松和極富魅力,又是那么的高雅和自然,從某種程度上講,演講時的他是那么吸引人。林肯在演講后的動作有一種大眾化的意義和強調作用。當他的右手那細弱、有力的手指伸向聽眾的頭腦時,就為了表達一種喜悅之情,當他手心向上舉起雙手,幾乎與地面成五十度角,好像在熱情地迎接著他所向往的東西。他是非常看不起虛假、做作、賣弄是非的,如果要表達一種厭惡之情,例如針對農奴制,他會緊握雙拳,高舉雙臂,在空中揮舞。這也是他的經典動作之一。從他的演講動作中,我們就可以領悟到他廢棄舊事物并永遠把它們拋棄的堅定決心。林肯總是安靜地站在講臺的中央,從不前后腳站立,在演講中也不會用手扶著某些東西以尋求支撐。他從來不會在講臺上來回走動,只是改變一下站立的姿勢。他有時會用左手握住外套的翻領,騰出右手去做一些手勢,這只是為了放松一下緊張的手臂。”林肯的這個經典動作被圣人高登斯刻成了雕像,屹立于芝加哥的林肯公園里。

    與林肯演講時的舉止相比,羅斯福的演講則顯得更加激情洋溢、熱情似火、充滿活力,他演講時善于利用面部的表情,這種激情貫穿于全身的每一個部位,他的整個身體都在散發著演講的信息;布萊恩在演講中則經常揮動手臂;格萊特斯通卻時常用手擊打著桌子;勞德·羅斯伯利則會在高舉右臂后用力落下。無論怎樣,演講者最應該具備的就是其精神和心理都要充滿信念,只有這樣演講者演講時的動作才會顯得堅定有力、自然順暢。

    對演講動作最好的詮釋就是富于自然和生活。巴克爾骨瘦如柴,而且他的動作十分呆板遲滯;庇特在揮動手臂時就像“一個蹩腳的小丑”;勞德·麥考雷的演講動作單一而又滑稽可笑,格萊敦、巴奈爾等人也不例外。所以,剛剛去世不久的劍橋大學的勞德·可申在國會演說中說道:“這是顯而易見的,著名的公眾演說家都擁有屬于自己的經典演講動作,而且他們的長相和笨拙的行為在他們具備了整潔的外表和優雅的舉止后,也顯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很多年來,我曾經聽過一位讓數萬人皈依基督教的演講家,著名的吉普斯·史密斯所做的布道。他那雄辯的演說深深觸動了我。在演講中,他會使用許多手勢,而他所作的這些手勢就像呼吸空氣一樣自然,我想這就是演講的最理想境界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蓝旗| 乐昌市| 梅州市| 修水县| 灵武市| 温泉县| 上高县| 瓮安县| 绥芬河市| 河东区| 龙州县| 大埔区| 徐水县| 南通市| 温宿县| 基隆市| 宁海县| 仪征市| 毕节市| 双柏县| 卓尼县| 鄂托克旗| 淳安县| 綦江县| 信丰县| 哈密市| 民和| 闻喜县| 吴旗县| 滁州市| 遂川县| 锦州市| 宜兰市| 安庆市| 绥中县| 明水县| 商都县| 大城县| 明水县| 湖北省|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