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果說陳國濤是大局觀出色,能夠在戰場中掌控全局做該做的事,項飛是行動力強,適合帶兵沖鋒陷陣。 那么李衛國的強項則在于陣地的選擇與構建。 夜老虎三隊的首要任務是以重火力幫助一隊和二隊拿下沙袋房區,為之后的房區防御戰打下基礎。 因為不能在開戰后獲得后續補給,三隊一旦打完迫擊炮彈后就得轉入樹林之中。 這便是李衛國擔任三隊隊長的原因,他將帶領三隊利用樹林的復雜的地形條件來構建陣地。 在首輪對二營一連的戰斗中,三隊打完炮彈立刻轉入樹林之中開始選擇地形,挖掘掩體壕和匍匐溝,清理主次射界。 原本按照計劃,李衛國的三隊是為了在一隊二隊的沙袋房區守衛戰失敗后,與敵軍進行最后一搏的戰場,沒想到第二波攻擊的敵人沒有選擇強攻沙袋房區,而是選擇掃蕩樹林。 這不就正中下懷了么,剛布置好陷阱就有人把腳往里面伸。 李衛國和身旁戰士所處的位置是伏擊圈側面的一個雙人陣地。 陣地正前方是一塊巨石,能夠充當正面掩體,側面和后面是兩人用挖掘出來的泥土堆起來的掩體,掩體四周被二人利用落葉和草叢進行了隱蔽偽裝。 陣地的左右各設有45度角的主射界,站在掩體壕前方則進入次射界范圍,可以對正面的敵人進行射擊。 在伏擊圈正面是一個單人陡坡陣地,與李衛國相對的側面是利用地形設置的兩個單人簡易陣地,可以保證守在其中的戰士能以臥姿躲避敵軍火力。 三隊五人,包圍了三個面,最后一個坡底方向是大片空曠地帶,三隊的任務就是在殲敵的同時,盡量把人往坡底趕。 那個位置,是林濤和孫成的狙擊小組所在狙擊陣地最佳的狙擊角度。 李衛國布置的陣地伏擊圈正好與狙擊小組的狙擊陣地遙相呼應。 再加上三隊隊員故意留下的腳印痕跡,只要敵人敢進入伏擊圈,李衛國就敢讓他們有來無回。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看上去近乎無懈可擊地布置還是出了紕漏。 三三班組陣形,僅僅三十個人便覆蓋了幾百平米的范圍,而95式步槍的有效射程僅400米。 李衛國為了保證各個陣地之間能夠構成交叉火力網,對敵人造成最大的火力封鎖和壓制,他有意縮小了伏擊圈的范圍,這就導致了敵人不可能全部進入伏擊圈。 李衛國在單兵通訊裝置中提醒道:“各陣地注意,盡可能多地放敵人進來,然后再開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