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更,求推薦票。感謝書友荷塘V聽雨、書友柔之虎的2000幣打賞,感謝書友前天不是前天的500幣打賞,感謝書友大號被封用小號的100幣打賞。) 越來越多的滿洲正藍旗甲兵開始蟻附攻城。 秦拱明指揮明軍使用一切他能夠想到的守城器械來阻止清軍的攻勢。 滾木、礌石、沸油、金汁。 甚至是狼牙拍和夜叉擂。 雖然秦拱明內(nèi)心對韃子十分痛恨,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這些甲兵十分犀利,不但動作迅捷而且悍不畏死。 幾十名滿洲正藍旗旗兵甚至躍上了城頭,對守城鄉(xiāng)兵一通砍殺,造成了極大的恐慌。 幸好秦拱明手中還有一只精銳軍隊壓陣,那就是白桿兵。 雖然白桿兵只有五百人,卻個個是以一當十的好漢,即便是與滿清軍隊中的白甲兵正面交鋒也不會落于下風。 當年渾河血戰(zhàn),川軍白桿兵就給滿清八旗造成了極大的麻煩,若不是遲遲無援軍接應(yīng),怎么也不會落得個全軍戰(zhàn)死的凄慘下場。 這五百白桿兵都是當年渾河血戰(zhàn)川軍的后代。從天啟元年到崇禎十七年,整整二十三年過去了。這些當年不諳世事的稚童早已成年,他們心中埋藏的種子也生根發(fā)芽長成參天大樹。 報仇,他們一定要親人報仇! 為了親人,為了大明,為了朝廷,為了圣上! 秦拱明怒目圓睜,拔出腰刀就向前沖去。 他雖然最擅長使槍,但城頭上空間促狹,長槍完全施展不開,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刀了。 一名長相兇悍的滿洲正藍旗甲兵顯然注意到了秦拱明,哇哇怪叫著沖了過來。他只一眼便判斷出秦拱明的身份是明軍將領(lǐng),這不光是因為秦拱明身披一套光鮮亮麗的明光鎧,還因為他眼神中透露出的堅毅、決絕、憤怒。 普通明軍士兵絕不會有如此強硬的表現(xiàn)。 這名滿洲正藍旗甲兵的名字叫烏泰爾,自打六歲起便開始練習騎射,從十六歲那年就從軍跟著大汗打仗。 因為作戰(zhàn)悍勇,他被選為巴牙喇兵,是八旗旗兵精銳中的精銳。 此次攻城,覺羅巴哈納主子便命他帶隊沖鋒在前。 烏泰爾也不負主子所望帶著幾十名甲兵沖上了城頭。 面對著茫茫多的明軍士兵,烏泰爾卻并沒有慌張。 在他看來城頭明軍士兵的數(shù)量雖多,但都是一群待宰的豬樣。這些漢人骨子里都是軟弱自私的,之所以還能站在這兒守城是因為懾于統(tǒng)帥的官威。 漢人不是有句話嗎,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只要殺了這個明軍統(tǒng)帥,城頭的明軍勢必一哄而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