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對天子來說,李自成毫無疑問就是殺父弒君的仇人,只要李自成活著一天,天子就不可能招降順軍。不然即便滿朝文武不說什么,天子自己心中的那個坎就過不去。 而如果李自成死了,就可以把興兵作亂、逼死烈皇的罪名全都推到李自成身上。其余順軍將領最多只是盲從,罪責小了很多。 天子真正看重的是順軍的兵馬,畢竟相較于湖廣大部分官軍,順軍殘部的戰斗力明顯高出了一個檔次。 李自成一旦身死,順軍內部必定會四分五裂,朝廷這時候若是招降,他們歸附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四川的張獻忠姑且先不論,這場逐鹿天下的爭奪多半會在大明和建虜之間展開。 利用一切機會吸納兵員良將提升自己的實力,對大明來說十分重要。湖廣作為產糧大省,建虜勢必垂涎,將來在此地爆發大戰的可能性很大。堵胤錫更是要早作準備。 當然這一切都是堵胤錫的推斷,天子在圣旨中并沒有明說。如果堵胤錫把事情辦砸了,天子也不會有任何名節上的損傷。一切都是堵胤錫妄自忖度上意。 這讓堵胤錫想到了當年的陳新甲。 陳新甲作為兵部尚書時暗中派人和東虜商談行款議和之事,后來其家仆不慎把議和密函當做塘報交由各衙門傳抄。 此事頓時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一眾朝臣紛紛上疏彈劾,請求崇禎皇帝處死陳新甲。 崇禎皇帝一開始還想把此事壓下去,彈劾陳新甲的奏疏一概留中不發。 可后來,彈劾陳新甲的朝臣實在是太多了,連崇禎皇帝也有些頂不住壓力了,最終下旨將陳新甲處死。 罪名嘛除了暗通東虜行款議和外還有一條,那就是失陷親藩。 當時一共有七位親王在被農民軍攻克城池后處死,崇禎皇帝把這個罪名也安在了陳新甲的頭上。 嚴格來說這也沒有什么毛病,畢竟陳新甲此時的官職是兵部尚書,要對全國兵事負責。 但崇禎皇帝要殺陳新甲,真正的原因卻是他需要一個替死鬼來頂缸。 畢竟對東虜議和行款不能是天子的主意。 陳新甲于崇禎十五年九月二十二日被斬于市,朝中除了周延儒等少數人,幾乎沒有人同情他。 為天子辦事就是如此,必須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一步走錯便有可能被推出來當替死鬼。 堵胤錫如今的處境其實和當年的陳新甲很相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