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邊趕緊吩咐人去準備食物,同時又派人去宮里面給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去稟報這邊的情況。 ……… ……… 兩個多月后,當傷勢好了大半的王君臨和恢復如常的聶小雨來到揚州的時候,大安帝國的三路大軍已經(jīng)將大梁國全境攻下,蕭銃在最后時刻也沒有硬挺著,更沒有自殺殉國,而是選擇投降。 這個期間,大安國的一些重要奏折和要事都會通過快船和飛鷹送到蛇島上,由王君臨拍板決定,甚至杜如晦和房玄齡也數(shù)次來到了蛇島上,向王君臨請示匯報要事。 王君臨也沒有為難蕭銃,但也懶得見他,給其封了一個閑散的縣伯爵位,又賞賜了幾百畝地,讓其搬到揚州城內(nèi),便讓其自己過日子去了。 至于之后沈果兒安排國安府的人暗中盯著蕭銃等小事,就不用已經(jīng)變得日理萬機的王君臨具體去操心了。 在梁國被滅的最后一段時間,被沈果兒帶人煽動起來的南詔六族貪婪之心漸起,想要發(fā)兵與大安國搶地盤,結(jié)果在發(fā)兵的前天晚上,主動發(fā)兵的幾個大族的族長和大將稀里糊涂暴死,緊接著南詔族內(nèi)部為了奪權奪利自己莫名其妙的打了起來。 南詔六族內(nèi)亂大起,大戰(zhàn)個不停,一直持續(xù)了一個多月,內(nèi)耗極大。 而在這個時候,王君臨命令尉遲敬德帶領大軍攻入南詔六族腹地,用了十多天,先后三場大勝,徹底將南詔六族打殘,直接將南詔六族的地盤吞并,王君臨下旨建立南詔郡,下轄六個縣,剛好對應南詔六族的老窩。 之后,王君臨又和聶小雨商議出改土歸流之策,然后委派房玄齡帶著一組精干官吏,遠赴南詔郡,強行將南詔族從大山中遷移出,建城、建鎮(zhèn)、建村,編戶入冊,享受大安官府和軍隊庇護的同時,上繳應該有的稅錢。 當然,官府還會組織人教授南詔人種田,讓他們從半農(nóng)耕半狩獵的生產(chǎn)模式完全變成農(nóng)耕模式,從而逐步的讓南詔族徹底的成為華夏的一部分。 而在滅了大梁國,解決了南詔六族的問題之后,不等王君臨派兵攻打杭州的沈法興和豫章的林士弘,這兩位梟雄便派了使者來揚州,表示愿意向王君臨投降。 這樣的結(jié)果,王君臨并不意外,畢竟這兩人又不是傻子,若連這點審時度勢的本領都沒有,早就死在亂世之中了。 當然,這兩人也不像李世民——野心大到天上去了,也自信到天上去了。 所以,兩個人各自帶領十萬人馬向王君臨投降,并且愿意獻上三郡之地。 鑒于這兩人在這些年爭奪天下之中,也并未做過太過濫殺無辜之事,王君臨也對二人很大方,各自賜封侯爵之位,并且授予了一定的官職,不過卻并未讓二人再統(tǒng)兵,將他們的二十萬大軍打亂編制,編入到了其他各個軍團之中。 至此,整個天下,便只剩下關中洛陽一帶的大唐和占領其他地方的大安國了。 對于大唐。 一方面,王君臨之前和李世民有三年之約。 另一方面,王君臨在這幾年先后占領川蜀四郡、淮北淮南四郡,以及整個江南,雖然在攻占之前已經(jīng)有大量準備,但是想要徹底消化,至少也需要兩三年時間,才能夠真正的將范陽治理模式推廣到新占所有郡縣。 這還是王君臨收羅了杜如晦、房玄齡、魏征等不少牛人,這些年又通過范陽學院流水線式的培養(yǎng)出一大批的人才,能夠高效率的幫助王君臨執(zhí)政和治理地方,否則所耗費的時日還會更長。 所以,李世民固然需要三年時間,將關中和洛陽一帶打造成鐵板一塊,將所有的人力、財力、兵力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然后整兵備戰(zhàn),與王君臨大爭天下。王君臨其實也需要時日消化短時間內(nèi)吞并的大量地盤。 …………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