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原本大家以為,武昭只會針對個別人,現在是針對全體官員。 這第一板斧,不可謂之不大了。 新任左相林敦信,在武昭說完這個新的考課法之后,手持笏板:“殿下,臣有話要說。” 武昭溫婉的說道:“左相請講。” “殿下新的考課辦法,雖然更好,同時也更加完善。 可是現在臨時更替,臣恐會出現騷亂。 到時候百官心生恐懼,只顧新的考課,可能會耽誤政事。” 武昭點點頭:“左相言之有理。我今晨請示父皇,父皇也是這么說的。 所以我與父皇商議,這新的考課之法,就延后兩旬實施。” 這是大事,即使延后兩旬,對于百官來說,時間也依然不充足。 左相作為百官之首,想要得到百官擁護,必然要站出來為大家爭取利益。 “殿下,臣以為時間還是太短了一些。”左相再次發聲說道。 武昭的態度依然溫婉,絲毫沒有半分強勢:“左相以為幾時施行可行呢?” 雖然溫婉,但是必須要說,武昭手腕的確厲害。 兩句話直接,把執行和不執行的問題,變成了什么時候執行。 林敦信眉頭微微一皺,這才意識到自己落入了武昭布下的陷阱當中。 “殿下,臣以為此乃大事,還是應酌情商議。現在臣雖為左相,但是右相空缺。如若臣一言以蔽之的話,顯得臣太獨斷專行了一些。”林敦信直接找了一個合理的理由,規避了過去。 不過這個同樣在武昭預料當中。 “左相提醒的極是,關于右相人選。我亦與父皇商議過了。 我與父皇都屬意,兵部尚書王林,王尚書出任右相一職。 本宮也與王尚書說過此事,王尚書亦表示,自己有信心升任右相一職。” 輕描淡寫之間,直接決定了右相的人選。 這個人選出乎了所有人預料,包括林敦信。 林敦信不是不在乎右相的人選,只是林敦信清楚,自己要了左相,那右相就不是自己說了算的。 林敦信的心目中,其實是有幾個人選猜測的。 但是王林這個兵部尚書,絕對不在他的猜測內。 之所以沒有想過王林,倒并不是因為王林任職兵部的原因。 王林雖然任職兵部,但是王林并非武夫,同樣是讀書人出身。 但兵部在六部當中,位置墊底卻是不爭的事實。 六部尚書,兵部尚書排位最后。 再加上大武朝這些年,順帝修道,國庫虧空,除了邊防軍備還算充足以外,其它各處軍備缺失的厲害。 而邊防軍又偏偏不歸兵部管,所以兵部尚書,在朝中是最沒存在感的。 林敦信想過很多人,但是就是沒想過王林,會與自己搭檔。 “臣王林,謝陛下隆恩,謝殿下賞識,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王林聽到點到了自己,直接就承了下來。 “現在內閣成員齊全,還勞煩左相,帶著內閣盡早拿出一個執行的時間來。”解決了右相的問題,武昭就直接逼林敦信表態了。 林敦信眉頭皺著,這才發現,武昭遠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容易對付。 不過好在自己現在已經是百官之首,再加上這些年自己一直代理左相一職,所以支持者還是多的。 因此林敦信倒是也并不會覺得,事情太過棘手。 至于王林,林敦信打算再觀察一下,就借著這個事情觀察一下。 “臣,遵命。” 武昭又看向了如同打了雞血一樣的寧辰:“待執行時間確定之后,就由寧辰著手執行考課。” “臣,遵命。”寧辰立刻興高采烈的答應了下來。 武昭真不知道,這么一個得罪人,甚至可能會成為自己犧牲品的職位,交給寧辰,寧辰究竟是高興個什么勁。 但是不管怎樣,有人愿意接手這個位置,就是好的。 反正自己給寧辰現在的位置,算是對寧辰的補償了吧。 散朝之后,林敦信身邊圍攏了大部分的官員。 王林的身邊同樣聚攏了一小部分恭賀他的官員。 至于寧辰,則是形單影只的離開了。 其實不是他們不想討好寧辰,而是不能太明顯了。 大家都知道,寧辰才是最后執行者,最有實權的人之一。 但是現在就去討好寧辰,那會落人口實的。 去找寧辰,還是得夜深人靜的時候才合適。 寧辰并沒有忘記孔祭酒跟自己說的。 散朝之后,就直奔國子監了。 國子監就緊挨著皇城,占地面積同樣僅次于皇城。 誰讓國子監的祭酒,比較厲害呢。 寧辰到了國子監,亮了腰牌,就被人帶著去見孔祭酒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