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黨爭-《海上升明帝》
第(1/3)頁
開什么玩笑,國難當(dāng)頭還想著kua下那二兩?
“打住,孤不是那種臨死還非想爽一把的渣滓,這種時候了,就不要再折騰天下百姓了。你們有那個精力,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招募義勇,重建新軍,或是研究下如何重收人心,抗擊韃虜吧。”
“孤有言在先,誰要是不聽孤言,非要弄些秀女什么的來,到時可別怪孤翻臉無情!”
龐天壽碰了一鼻子灰,馬屁踢到了馬蹄子上,一時有些尷尬。
宋之普和陳函輝、柯夏卿三人聽了倒是大感欣慰,明君氣象啊,這些沒卵子的還真就是喜歡搞這些事情,好在魯王明智。
“殿下,剛才臣等商議,如今行在缺官少吏,需要殿下下詔召來各地文武襄助,前左都御史劉宗周、蘇松總督祁彪佳、分守寧紹臺道于潁皆在紹興,協(xié)理戎政張國維和漕運總督鳳陽巡撫朱大典皆在金華、內(nèi)閣大學(xué)士陳盟在寧波·····懇請殿下下詔召他們?nèi)氤o政。”
對這些請求,老朱倒是一一點頭應(yīng)允,一個草臺班子,也正急需那些前朝的大學(xué)士、尚書等這些要員們來背書認(rèn)證的。若是他們肯來臺州加入魯監(jiān)國朝廷,那么魯監(jiān)國朝廷,也就能成為大明正統(tǒng)。
“若非局勢緊急,孤肯定要一一親自登門拜訪,請他們出山輔政的,現(xiàn)在就先勞煩各位先書信相邀吧。”
龐天壽在一邊猶豫了一下,還是進言。
“弘光內(nèi)閣首輔馬士英,杭州潞監(jiān)國降清后,便在大將方國安軍中,與他一起退到了金華一帶,殿下是否下詔征召馬士英入朝輔政?”
“不可!馬士英奸佞,弘光朝敗亡如此之速,皆罪在此賊爾。”
宋之普陳函輝柯夏卿幾人一起高聲反對,態(tài)度堅決,馬士英原本是鳳陽巡撫,后來與江北四鎮(zhèn)一起擁立福王,排擠了史可法,成為了首輔,這人主政弘光朝,跟馬士英阮大鋮等狼狽為奸,被士人稱為閹黨奸賊。
雖然老朱知道歷史上最后馬士英一直沒降清,雖然一敗再敗,可堅持抵抗,最后兵敗逃入四明山中剃發(fā)為僧,最后還是被捕,然后仍然不降而亡。當(dāng)然,也有一些史料說馬士英后來降清了,史料矛盾,但記錄馬士英降清的一般都是東林黨人或其后人。
鑒于馬士英跟東林黨的仇怨,所以這種記錄其實也是值得商議的,在老朱看來,馬士英絕對算不得什么好人,他最大的罪責(zé)就是無能而居首輔之位,誤國。
但至死不降清,堅決抵抗,卻絕對比什么明末東林黨領(lǐng)袖禮部侍郎錢謙益這種頭皮癢水太涼的家伙強萬倍。
明末的黨爭太過兇殘,什么閹黨東林相互傾軋,閹黨不全是壞的,東林也不全是好的,甚至東林黨嘴炮無敵,掌控輿論,但實際上這就是一群嘴炮無敵但實操全無的家伙,甚至絕大多數(shù)所謂東林名士們,都是些軟骨頭。
忠不忠君,愛不愛國,其實不是口頭說了算的,更得看真正的行動。
當(dāng)然,東林黨也不全是群嘴炮或表里不一的偽君子,也是有不少忠貞大臣的,揚州的史可法,以及黃道周等這些人都還不錯的。
所以對老朱來說,他反對黨爭,更不會只看黨派,在他眼里,沒有什么東林黨或閹黨,有的只有肯不肯抗清的和軟弱投降派兩種。
馬士英毛病一堆,能抗清,但也確實奸佞誤國,更加名聲敗壞,所以老朱此時也不想冒險重用他,畢竟不僅東林罵他,天下百姓也大多覺得馬士英誤了弘光朝。
“馬士英身為弘光首輔,但卻沒有盡到半點首輔責(zé)任,但此人能夠堅持抗虜而不降,倒也值得贊揚,這樣,將馬士英召來行在,閣部就不要做了,來了后先到翰林院做過侍講吧,給他個機會將功贖罪,改過自新。”
從內(nèi)閣首輔,到翰林院六品侍講,這是一貶到底,但也確實還留了一線。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附县|
武鸣县|
封丘县|
台安县|
咸宁市|
墨竹工卡县|
长汀县|
沂南县|
长岛县|
扶沟县|
平顶山市|
临武县|
彭山县|
灵宝市|
肥东县|
蚌埠市|
房山区|
龙陵县|
闽侯县|
湖口县|
墨江|
定日县|
于都县|
武定县|
永泰县|
革吉县|
肇州县|
南郑县|
商都县|
宜川县|
龙岩市|
江孜县|
清徐县|
饶平县|
双江|
永新县|
秭归县|
会宁县|
沅江市|
大荔县|
兴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