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粉碎-《海上升明帝》
第(1/3)頁
韃子的戰(zhàn)斗素養(yǎng)體現(xiàn)出來,被轟翻數騎,卻仍未動搖半分,繼續(xù)猛沖。
“長槍兵,左刺!”
長槍兵右側發(fā)力,左腳邁出,左手持槍刺出,密集的集體左刺戰(zhàn)術。
五米長的大槍,如林刺出。
相比起傳統(tǒng)的正面直刺戰(zhàn)術,左刺戰(zhàn)術很快就體現(xiàn)出了他的特色,虜騎似乎打算直接沖破明軍的步陣。
后方一處高地上拿著千里鏡觀戰(zhàn)的朱以海看的都嘆為觀止,不知道該說韃子是自信爆棚,還是覺得昨天一戰(zhàn)后,認定這些明軍很弱。所以想一次猛沖來把明軍沖潰。
但該說不說,神機營在馬蒂姆這個老外的帶領下,還是很了得的。
這左刺戰(zhàn)術就玩的很溜,本來就算持五米長槍,但如果正面直刺,那么沖鋒近前的敵人也只需要面對一桿長槍。
可現(xiàn)在他搞左刺戰(zhàn)術,雖然僅僅是往左刺,但實際上長槍與敵接觸距離就變成了三米多了,這個時候,密集槍陣的第二排長槍兵,實際上就可以直刺對敵。
本來面對一排長槍,現(xiàn)在要面對兩排長槍,而如果他們沖的更近些,還有第三排長槍兵也能刺到他們。
從亞歷山大的希臘馬其頓長槍陣,到古羅馬長槍陣,再到瑞典山地長槍陣,然后到西班牙方陣,長槍兵這個兵種也在不斷改良,經歷過騎兵崛起等的壓制,最后還是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長槍兵裝備成本低,訓練速度快,尤其是在加入了火器部隊后,于是就成了能攻能守,密集的長槍兵在戰(zhàn)場上成了一堵堅不可摧的墻,他們的長槍可以克制兇猛的騎兵沖鋒。
然后火槍手能夠依托長槍陣,安全穩(wěn)定的輸出。
身后五米的長槍,可以讓他們完全無懼騎兵。
騎兵一旦無法正面沖擊,只是騎射的話,那完全是比不上步戰(zhàn)火槍兵的齊射的。
而西班牙長槍陣,相比于更古老的那些馬其頓、羅馬等正面對敵的方陣,更厲害的就在于他是四面對敵的,攻擊無死角,防御也無死角,戰(zhàn)場上多個這樣的長槍陣擺在一起,基本上就是一只只刺猬了,想打都無從下手,配合炮兵、騎兵和其它輕步兵協(xié)同作戰(zhàn),可以說非常厲害。
長槍如林,集體左刺。
一桿桿五米長槍刺出,猶如刺猬豎起了身上的刺。
韃子依然在前沖,他們似乎認定自己只要沖過去,這些連甲都沒有幾件的農民會立馬崩潰四散。
他們邊沖邊騎射。
一支支大箭拋入陣中,方陣中不時有士兵倒下,但密集的方陣能極大安穩(wěn)人心,倒下士兵的空位,很快被左右聚集補上。
四面都是同袍,讓大家對那山崩地裂般沖來的騎兵,也不至于直接崩潰。
左刺戰(zhàn)術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槍兵始終處于戰(zhàn)友的保護之下。
高速奔馳的虜騎在倒下十余騎后,終于沖近。
當他們看到面前的方陣沒有半點避讓潰散時,心中定然也是崩潰的,為什么面對明軍一直以來都很奏效的戰(zhàn)術,這次失敗了?
為什么面前這支明明連盔甲都沒湊出幾件,主要扛著長木桿配個槍頭這么簡陋武器的軍隊,居然敢直面他們的騎兵沖鋒?
可此時已經沒有時間考慮這些了。
他們必須面對兩個選擇,是繼續(xù)硬突進去,還是扭轉馬頭從一側繞過。
硬沖的結果可能是付出些傷亡然后沖潰對方,但也可能自己這點人馬就這樣撞上槍陣然后被屠殺。
撞還是繞?
或許是不甘心,或許是足夠的自信。
不少虜騎仍然加速往前沖撞。
野蠻沖撞。
大力出奇跡?
也有些漢軍旗的騎兵這個時候多了個心眼,他們在最后偏轉馬頭,往一側沖去。
砰砰砰的火銃聲持續(xù)不斷的射擊。
近在面前的敵人,讓他們都不需要怎么瞄準,反正就是排槍,射完一槍趕緊繼續(xù)裝填,然后再射。
長槍兵們也聽從著軍官們的號令,不斷的左刺左刺左刺。
五米多長的大槍端在手中,雖然非常沉重,但面對著兇悍的虜騎沖鋒,這又是他們最安全的保護。
新兵們更是整個人都處于一處狂熱的狀態(tài),雙眼通紅的只知道機械的刺擊著,一下又一下的,不知疲倦。
人仰馬翻!
數十騎韃子騎兵撞了上去,然后倒下。
朱以海舉著望遠鏡看的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也手持長槍站在那里捅。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为县|
南江县|
喜德县|
菏泽市|
宁夏|
霍林郭勒市|
宁乡县|
沙河市|
奉节县|
绥滨县|
泽普县|
淳安县|
沿河|
佛山市|
鹤庆县|
洛宁县|
隆安县|
奉贤区|
赤水市|
金乡县|
凉城县|
诸暨市|
寿阳县|
高清|
鹰潭市|
岐山县|
南郑县|
荃湾区|
盐边县|
漳浦县|
冀州市|
祥云县|
贞丰县|
武夷山市|
东丰县|
车险|
庆云县|
灵石县|
南漳县|
江山市|
武安市|